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微型柔性水凝胶锂离子电池面世
2024年10月30日 15:03:54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梦 点击量:8237

英国牛津大学化学和药理学系科学家利用水凝胶液滴,成功研制出一款微型柔性锂离子电池。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近年来,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均采取各种利好政策和措施刺激能源转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入局,全球各大企业都掀起一股“造车潮”。而作为电车的“心脏”——锂电池,其性能与类型随着电车的快速发展也日益多样化。
 
  就在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化学和药理学系科学家利用水凝胶液滴,成功研制出一款微型柔性锂离子电池。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化学工程》杂志。
 
  传统电池难以满足医疗等设备对小型化、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要求;且此类电池应该具备多种特性,如高容量、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激活性等。同时,它们还应具备远程控制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集高容量、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激活性于一体的电池。
 
  为攻克这一难题,牛津大学科学家利用水凝胶液滴,采用表面活性剂支撑的组装技术,通过类似肥皂的分子协助,将三个体积仅为10纳升的微型液滴连接起来。其中两个液滴含有锂离子颗粒,它们相互作用便能产生能量。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该电池拥有出色的能量密度,成为迄今最小的水凝胶锂离子电池。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款电池还具备光激活特性。这意味着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光照下,电池可以被激活并开始工作。这一特性为远程控制提供了可能,使得电池能够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同时,该电池还具备可充电性,这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其实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电池还具有生物降解能力。在完成任务后或寿命结束时,它可以被生物降解,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负担。
 
  研究团队表示,这种微型电池有望在药物释放、心脏除颤和微型机器人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大放异彩。在药物释放方面,通过精确控制药物的释放时间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其次,在心脏除颤方面,这款电池可以促进合成细胞间带电分子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小鼠心脏跳动的控制及除颤功能。此外,在微型机器人领域,由于其小巧的体积和高能量密度,这款电池可以作为移动的能量载体,为微型机器人提供稳定且持久的电力支持。
 
  微型柔性水凝胶锂离子电池的问世,无疑为能源存储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独特的柔性和高效的能量转换效率,使其在可穿戴设备、生物医学植入物以及物联网传感器等前沿科技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种电池的出现,不仅推动了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公布

    生态环境部根据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报送的试点单位情况,经审核,生态环境部建立了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现予印...
    2025-04-21 14:47:40
  • 稳定循环两千次 水性电池能否推动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

    水性电池是以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技术,与传统的有机电解质电池相比,在安全性、成本及环境友好性上有突出表现,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
    2025-04-17 17:23:28
  • 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发布 钠离子电池能否打开能源新市场

    原材料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供应稳定且环保的优势,以及技术不断成熟帮助下,钠电池的商业化发展较为顺利,也顺势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储能...
    2025-04-15 17:12:30
  • 绿色环保还能自由塑性 新型流体电池有望助推柔性电子发展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的流体形态电极,研发出能被塑造成任何形状的电池,这种电池柔软且可延展,并且采用的是液态电极,因此...
    2025-04-15 13:04:01
  • 中科院高温镁电池电解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在高温镁金属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4-14 14:12:57
  • 26.78%效率 2500小时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突破

    4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绿色光电器件与储能电池团队青年教师林智超与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澳门大学等单位合作,在《自然》...
    2025-04-11 11:04:4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