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第62届高博会:数字技术引领教育转型,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
2024年10月21日 16:44:25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8968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将于11月15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这不仅是一次行业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探索未来教育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窗口。
【化工仪器网 展会报道】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将于11月15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展示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教育装备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最新成果与创新实践。这不仅是一次行业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探索未来教育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窗口。

扫码免费领取门票
数字技术驱动教育转型
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生态,它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也为个性化学习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本届高博会将深度融合智能化元素,为观众展示一系列前沿的数字教育解决方案,包括智能体育教育方案、数字人、虚拟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系统、云网络智慧语言教室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
这些由数字技术驱动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与传统教育模式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全新视角和策略,也为教育机构提供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展示这些前沿成果之外,本届高博会还将激发更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思考与探讨。
产教融合,支撑实用型人才培养
高博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导向,持续致力于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为高校实训教育与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此次展会将集中展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工业产品,还有中国汽车产教研融合中心等专区,促进产业需求更好地对接人才培养,加深校企合作。
此外,一系列高端学术活动将同步启幕,包括“深化产教融合,共育时代新人”论坛、“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系列报告”“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新路径探索”等议题。通过学术研讨与展览展示的深度融合,精准对接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为高校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和创新链延伸融合。
科教融汇,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作为推动高等教育装备现代化、服务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高博会还将致力于促进科教融汇,探讨如何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质量人才。实验室及科研仪器设备展区将引进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展现最新的科研转化成果和科技创新产品,包括显微镜、光学图像处理、实验室技术服务等。这些先进的工具和服务将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诚邀各界人士共襄盛举
据悉,第62届高博会已邀请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科专业负责人、实验室人员、实训人员参与展览。此外,展会还将吸引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媒体朋友前来参观交流。高博会诚挚邀请各界人士共襄盛举,共同探索教育的未来之路,共筑产教融合新生态。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即将拉开帷幕,这将是一场教育科技的盛宴,也是一次产教融合的盛会。我们期待与您相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共同见证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圆满收官 2025第21中国(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精彩集锦!
2025第二十一届中国(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南京科教博览会于3月29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圆满收官。博览会以“科技...2025-04-07 11:42:50 -
最高支持5000万元!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若干措施》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首要任务,提出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25-03-21 13:11:01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三个目录...2025-02-17 09:44:09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2025-02-12 13:06:57
-
近日,瑞士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了一种真菌电池,可为农业和环境研究中使用的传感器供电。2025-01-15 13:14:44
-
363.48亿元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达363.4866亿元,推动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及内涵式发...2024-12-27 13:19:4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