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公布 水资源状况反应气象难题
2024年10月16日 16:44:3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5270

河流泛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周期性流水地形。由于河流的运动与降水等气候有密切联系,因此许多时候河流水位变化也能反应出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河流泛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周期性流水地形。由于河流的运动与降水等气候有密切联系,因此许多时候河流水位变化也能反应出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其中就针对河流水位持续降低,进行了分析。报告中提到,过去5年,全球河流水位出现持续降低的情况,并且2023年是过去近30年里全球河流水量最少的一年。这种极端现象背后,反映出非常严重的水资源供给问题,以及气候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河流水位降低的原因有许多,其中长时间高温引起的“旱涝不均”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而根据具体数据来看,2023年不但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同时也是“旱涝不均”频发的一年。一方面,全球近一半地区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出现了河流干涸的问题,另一方面,2023年洪涝频发,利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卢旺达等国均遭受了严重的洪水伤害。
 
  而“旱涝不均”的频发出现,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了全球水循环变得不稳地,甚至用现代技术已经无法准确预测其变化。水循环变得不稳地,自然而然的会引起极端天气的出现,从而带来极端降雨、洪水和干旱,并导致气候和环境进入不利的循环。
 
  除此之外,河流水位变化反映的干旱问题背后,同样反映了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又会直接带来许多环境问题。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给出的数据,2023年全球冰川损失折合水量超6000亿吨,这是过去50年来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年。而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水资源的流失。
 
  由于冰川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因此,随着问题的持续严重,大多数国家的人均水资源量均会逐渐减少。关于这一点,联合国水机制进行了系统的估算,结果表示,如果不做出改变,到2050年,全球将会有50亿人以上一年中至少一个月会面临缺水问题。此外,与水资源关系密切的农业也会因此出现减产。
 
  好在目前各国针对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做出改变,除了制定相关的办法来进行治理外,许多创新技术也被投入到治理中,世界气象组织也在最近呼吁全球改进数据收集和共享来促进公众对水资源真实情况的认知,以此来帮助各国更好的制定应对办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已开放投稿!《自然》2026年将新增健康传感两本子刊

    近日,《自然》期刊宣布将于2026年1月推出《健康》《传感》两本子刊。
    2025-05-12 11:30:09
  • 雷达液位变送器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福建漳州核电厂3、4号机组安全级导波雷达液位变送器,项目编号:0739-254CNEIC2D02,招标范围:福建漳州核电...
    2025-05-09 14:36:56
  • 中科院研发智能超声技术 创新解决基层“医疗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提出 “机器人 AI 掌上超声“ 的技术路径,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05-07 15:30:16
  • X射线光栅单色器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X射线光栅单色器,镜箱组及狭缝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29-254OIT360339,招标范围:...
    2025-05-06 10:51:02
  • 预算790万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采购计量检测仪器

    近日,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就“2025年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强检理化等综合类)”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790.61万元...
    2025-04-23 09:12:55
  • 探索光电未来!CIOE中国光博会参观登记已开启,限时免费获取全套会刊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中国光博会)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目前观众注册通道已开启,登...
    2025-04-01 16:39:2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