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我国首次建立纳米级角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2024年10月09日 09:38:57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755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二维硅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3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纳米制造提供精准“标尺”。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二维硅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3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能够同时满足纳米制造产业角度和长度校准需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纳米制造提供精准“标尺”。
 
  纳米制造是现代科技的前沿领域,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等诸多方面。在这些领域中,精确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无法满足纳米级的高精度需求,因此开发新型的纳米级标准物质成为当务之急。
 
  此次获批的3项标准物质中,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尤为引人注目。标准物质研制单位同济大学相关专家介绍,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突破性地采用分步沉积原子光刻技术,制备难度较大,可直接溯源到自然界量子化物理常数(铬原子跃迁频率),角度绝对准确性在0.001°量级,相当于把一个蛋糕按扇形均分成三十六万份。
 
  二维铬纳米栅格的结构面积一般为300μm×300μm,在没有划伤或破坏的状况下,每次使用2μm×2μm,不重复使用测量区域次数可达20000次以上。可应用于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校准,也可应用于对超精密位移传感器多种参数的光栅干涉法校准
 
  纳米级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这不仅提升了国产纳米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现如今,纳米技术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引擎。作为全球纳米科技的重要参与者,我国的这一突破无疑将为全球纳米科技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并为国际纳米测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强化纳米测量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进一步解决纳米制造中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为筑牢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基础提供支撑保障。
 
  素材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阿尔塔科技携多种解决方案出席CBIFS2025 助力食品安全精准检测

    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携多种解决方案亮相第十七届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助力食品安全精准检测。
    2025-04-17 14:25:46
  • 第一季度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372项 助力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第一季度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共372项,同比增长约60%。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25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47项。
    2025-04-15 10:00:45
  • 涵盖生态环境等领域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37项国家标准样品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37项国家标准样品,涵盖生态环境、消费品、生物技术以及金属材料等关键领域。
    2025-03-21 09:33:52
  • 超9000万 海关系统大批试剂耗材采购意向

    近期,各地海关连续发布多项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采购意向,预算总金额高达9206.116万元。
    2025-02-19 14:36:44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新建国家标准物质目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批准新建的国家标准物质目录。此次批准新建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共有83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达到105...
    2025-02-02 10:00:09
  • 2024年我国共批准建立1135项国家标准物质

    2024年,我国已宣布批准建立1135项国家标准物质,较上年增长了51.9%,总数首次超过1.8万项。
    2025-01-14 13:38:5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金相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