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环保型原油轮船交付 迈出原油轮建造领域一大步
2024年10月08日 11:09:1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5150

原油轮船作为目前水上运输的主流工具之一,在石油运输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大容量运输与长距离运输的功能,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枢纽,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运作有重要的价值。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原油轮船作为目前水上运输的主流工具之一,在石油运输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大容量运输与长距离运输的功能,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枢纽,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运作有重要的价值。
 
  与此同时,原油轮船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原油轮船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际环保法规,如惰性气体防爆设施、原油洗舱设备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今随着原油轮船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油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方面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在不断地遵循绿色发展的原则。
 
  近日,我国内新一代环保型原油轮船——“凯和”号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交付,这是目前河北省建造的最大吨位原油轮,。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显著特点。
 
  “凯和”号由大连造船设计院详细设计,中国船舶集团所属大连造船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以下简称:山船重工),船体总长约243米,型宽44米,载重吨11.5万吨,满载可以装载超过80万桶原油产品。与此同时,该轮船在保证基本功能性同时,注重了操控性能、经济性能及绿色环保性能三个重点。、
 
  据悉,“凯和”号为低速主机驱动的单机单桨型原油轮,无限航区。同时,该船采用常规燃料,主机、发电机配备SCR脱氮设备和开式脱硫洗涤塔设备,符合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的最高标准。
 
  此外,较为特别的一点是,“凯和”号设计了无土蔬菜种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船员可在船上自主种植新鲜蔬菜,为船员的饮食健康提供了了更多保障的同时,也让航行过程更绿色。
 
  而从“凯和”号本身的市场价值来说,其成功交付标志着山船重工从散货船到油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的转型,具备了阿芙拉/LR2船型的批量接船的能力。
 
  综上所述,“凯和”号的顺利验收,既标志着山船重工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对环保型原油轮船的重视以及在相关项目上的投入及突破,这对于未来我国海上绿色运输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相关技术也能为后续同类型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工作正式启动

    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工作。
    2025-05-15 10:13:03
  • 助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迈向新高度 第63届高博会将于长春举办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将于5月23至25日在吉林长春举办,将围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这一主题,集中展示吉...
    2025-05-14 17:06:17
  • 2025第一季度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披露,谁最抢眼?

    近期,各大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化工仪器网特整理了70家企业的一季报财务数据,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带大家了...
    2025-05-13 17:22:29
  • 数据中心建设潮:数字经济的引擎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数字时代的动力心脏”支撑着“数字居民”的互联网日常,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
    2025-05-13 15:44:46
  • 预算320万 复旦大学采购高温红外辐射测试设备

    复旦大学高温红外辐射测试设备的预算金额为320万元,项目编号为HW2025042205(3109-254Z20253009)。
    2025-05-13 15:31:26
  • 超声波助力燃料电池高效回收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声波技术高效分离材料的新方法或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2025-05-13 11:12:3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