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我国科技创新动力澎湃 气象观测领域硕果累累
2024年10月08日 10:53:23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662

日前,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气象局目前已建成陆海空天协同、装备自主创新、运行管理高效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气象观测是气象预报和警报的基础。通过对气象要素的监测和记录,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数据,可以分析大气变化规律,预测天气变化趋势,以便提前发出预警,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对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气候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气象局目前已建成陆海空天协同、装备自主创新、运行管理高效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构建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建成120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与生态环境部共享数据,联合发布温室气体公报;新建11个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总数达131个,填补了西部地区气象高空观测空白;建成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站49个,实现从地面至高空10公里的大气垂直廓线分钟级观测;建设沿海/海岛自动气象站1300余个,石油平台气象站40余个,锚碇浮标站40余个,大型气象无人机2架,漂流浮标300余个,由岸海空天、固定和机动观测相结合的海洋气象立体综合观测能力显著增强;建成61个国家空间天气观测站,支撑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效益提升。
 
  9颗风云气象卫星实现高低轨组网观测,我国成为唯一同时拥有黎明、上午、下午、降水测量卫星的国家,服务于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16万余个用户。建成由546部天气雷达组成的世界最大天气雷达监测网,全国雷达监测覆盖率达44%,较2019年提升15%,组网监测时空分辨率由10分钟、1000米提高到6分钟、250米。预报主导的天气雷达多模式观测全国试运行,使天气雷达运行更好匹配天气过程发展。
 
  我国观测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北斗探空系统的技术和装备实现了芯片级自主可控,往返平漂探空打破了延续一百多年仅有上升段的探空模式;机动气象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利用全国产化大型无人机及系列气象载荷,持续开展台风和高原气象观测,有力支撑预报服务水平提升;气象观测装备国产化实现突破。
 
  我国全面建成气象观测领域质量管理体系取得ISO9001认证,观测业务质量在国际上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覆盖全业务链条、贯穿国省市县四级的观测业务信息化平台投入运行。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正式业务运行,观测数据实现即采即传。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安全可靠运行,雷达、高空和地面等观测业务可用性达99%以上。
 
  我国在气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以及科研工作者的求实精神。随着气象技术不断革新、升级,我国在气象领域的科技成果将会愈来愈多,从而推动我国气象事业迈入新的阶段。
 
  素材来源:中国气象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
    2025-04-29 15:47:14
  • 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2025-04-27 14:41:52
  • 预算178万 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4-27 09:46:13
  •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
    2025-04-22 09:43:43
  • 《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中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
    2025-04-21 13:21:53
  •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
    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