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构建食用农产品安全防线!
2024年09月29日 11:38:5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羊舌木 点击量:4968

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一批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一批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案例共4件,分别是:孙某结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顾某国非法经营,潘某栋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李某钦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陈某辉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这些案例不仅聚焦了社会广泛关切、影响深远的食用农产品安全问题,更是司法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维护民众“舌尖上安全”的生动实践。它们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一次深刻警示,体现了我国司法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方面的坚实步伐和显著成效。
 
  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产业链的起点,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面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超标等潜在威胁,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不仅是保护公众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国已构建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严格的抽查检测与监督抽检,将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犯罪行为作为打击重点,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的开展,有力遏制了此类犯罪的蔓延势头。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高度重视对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三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4936件8593人,起诉18566件35015人。其中,批准逮捕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案件751件1530人,起诉1991件4545人。
 
  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共计16070件,其中涉及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11个品种的食用农产品案件共计1429件。同时,“两高”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司法解释,严密刑事法网,为依法打击此类犯罪提供规范依据。
 
  展望未来,随着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持续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将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同时,社会各界也应携手共进,共同构建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加安心、放心。总之,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资料参考来源:人民网等)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聚焦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建设完善全国重点...
    2025-05-14 10:26:05
  • 中国柠檬产业蓬勃发展进行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
    2025-05-13 15:00:08
  • 预算210万 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
    2025-05-13 08:55:09
  • 风口上的老面包子:市场突围与生产困局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
    2025-05-12 14:36:10
  • 从 “人做” 到 “智作”:智能餐饮如何颠覆传统餐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05-09 15:38:50
  • 从违规案例看食品机械企业广告合规之道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25-05-08 15:05: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