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助力极地科考
2024年09月26日 10:45:40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34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便携式雪粒径测量装置和雪硬度计,以更精确地测量雪粒径与雪的硬度,为全球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因而对该地的科学研究程度较低。但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科学探索上的独特条件,自然资源的巨大潜力,近几十年来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为了深入研究这些冰雪覆盖区域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科学家们展开了多次科考任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不仅参与了这些任务,还自主研发了便携式雪粒径测量装置和雪硬度计,以更精确地测量雪粒径与雪的硬度,为全球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以雪粒径为例,其参数在不同区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雪粒径指的是雪的光学等效直径,是影响雪面反照参数的重要因素之一。雪粒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可见光、近红外和微波波段的反照率和吸收率,而雪面的反照率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准确掌握雪面和雪层的雪粒径信息至关重要。
 
  此前,测量雪粒径常用方法是通过摄像拍摄雪面和雪层的图像,有经验的观测者通过与标准尺子比较从而得出雪粒径。但这种方式太过于依赖观测者自身及拍摄条件,具有测试时间长、人为因素影响大、主观性强等缺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快速测量雪粒径的手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与气候变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明虎带领团队发明的便携式雪粒径测量装置,通过漫散射原理,获得雪面反射率,再结合雪面密度,可以间接测量冰雪的颗粒大小。这种方法更加快速、客观,可以在短时间测量同一区域或断面上不同点的雪反照率和雪粒径,从而了解雪粒径分布规律,更加深入地了解雪特性。
 
  此外,在南极科考中要寻找适合搭建建筑或者开展作业的地方,还需要了解不同雪层的机械性能,雪的硬度测试便成了反映冰雪强度的重要指标。过去主要是采用人工判断的方法,通过监测探针触探反馈的手感判断冰雪质量,同样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干扰。
 
  丁明虎团队自主研发的雪硬度计,采用精密电机驱动,测量部分使用了微机技术,可以同时测量冰雪硬度及其所处的深度
 
  雪硬度计自重非常轻,仅有10千克,方便携带仪器还设置了数据锁存功能,在恶劣条件下也可简便操作,获得读数。不仅如此,考虑到雪硬度仪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团队还为仪器安装了可在低温环境工作的电池,使得低温下设备续航能力得到提升。
 
  在第39次、40次南极科考中,便携式雪粒径测量装置和雪硬度计得到了充分检验。科考人员通过这两款仪器获取了大量南极雪质相关数据,为我国更加深入研究南极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全球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
 
  素材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1410万元 广东工业大学采购纳米红外光谱仪等设备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委托广东元正招标采购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真空互联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设备,预算1410万元。
    2025-04-29 10:31:20
  • 预算250万 伊犁师范大学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伊犁师范大学就“新疆生物质资源清洁转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50万元。
    2025-04-14 08:54:40
  • 成就微观无限潜能 欧美克携创新产品重磅亮相2025南京科教博览会

    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携全新一代的NS-90Z Plus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精彩亮相2025中国(南京)国际科教技术及装备博览会。
    2025-04-03 11:07:13
  • 预算677.1万元 北京分析测试所更新分析仪器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委托北京中天国宏招标代理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碳硫氧氮氢分析仪等仪器设备,预算677....
    2025-03-31 08:51:37
  • 纳米颗粒分析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2025年进口设备采购项目(三),项目编号:1825-254A20250079/02,招标范围:包件2...
    2025-03-27 10:58:02
  • 医学院超灵敏纳米颗粒分析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超灵敏纳米颗粒分析仪,项目编号:0811-254DSITC0063,招标范围:超灵敏纳米颗粒分析仪 壹台,招标机构:上海...
    2025-03-21 13:26: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