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重反物质超核
2024年08月22日 10:47:3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杨 点击量:9728

这一发现不仅为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开创了反奇异反核物质研究的先河。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仇浩研究员团队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的STAR实验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了迄今为止最重的反物质超核——反物质超氢-4核,这一发现不仅为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开创了反奇异反核物质研究的先河。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物质与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即宇宙中物质远多于反物质的现象,是宇宙学中的一个基本谜题。这种不对称性是构成我们今天所知的物质世界的基础。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质和反物质应该是成对产生的,但为何在随后的演化过程中,反物质几乎消失殆尽,而物质却占据了主导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为了解开这一谜题,科学家们利用高能核物理实验来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极端条件。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位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是研究此类现象的理想工具。RHIC能够产生高温、高密度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种物质状态与宇宙大爆炸后微秒级的条件相似。
 
  STAR实验是RHIC上的一个重要实验,旨在通过高能核-核碰撞来研究物质的极端状态及其性质。仇浩研究员团队正是利用STAR实验,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反物质超核的踪迹。
 
  反物质超氢-4核是由一个反Λ超子、一个反质子和两个反中子组成的束缚态。这种反物质超核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在反物质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STAR实验,科学家们观测到了这种反物质超核的两体衰变过程,并成功确认了其存在。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共获得了15.6个候选的反物质超氢-4核事件,同时估计背景计数为6.4个。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物质与反物质在微观尺度上的对称性,也为进一步研究反物质核的性质和产生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反物质超氢-4核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反物质世界的认识,也为理解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新的线索。科学家们计划进一步测量反物质超氢-4核的寿命,并将其与对应物质超核的寿命进行比较,以检验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对称性。
 
  此外,这一发现还开启了反奇异反核物质研究的新篇章。反奇异夸克的存在,使得反物质超核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性质,为探索核物质的新维度提供了可能。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利用RHIC等先进实验设施,深入研究反物质核的性质和产生机制,以期揭示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秘密。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291万元 中国农科院采购水科学与工程公共实验室设备

    中国农业科学院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科学与工程公共实验室绿色发展装备购置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91万元。
    2025-04-29 10:17:20
  • 超2.9亿元采购计划!北京中医药大学将集中购置数百套仪器设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采购数百套仪器设备,包括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圆二色光谱仪等,预算总金额超2.9亿元。
    2025-04-28 15:00:46
  • 关注水质安全,“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开课在即

    2025年5月7日14:00,化工仪器网特举办“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聚焦离子色谱、液质联用、在线毒性分析等仪...
    2025-04-27 15:37:19
  • 8项监测标准发布!生态环境部征求意见中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包含气相色谱、碱性滴定、非分散红外吸收等技术,意见反馈于5月23日截止。
    2025-04-27 11:14:46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项目编号:0811-254DSITC0527,招标范围: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
    2025-04-25 14:17:19
  • 预算460万元 重庆市中医院采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

    重庆市中医院就“重庆市中医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发布招标公告,预算460万元。
    2025-04-25 13:25:5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