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最新发现 酪氨酸酶抑制剂或能用于安全美白
2024年08月13日 14:36:24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439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寻找低毒性、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面取得了进展。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研究人员从一种常见于人类皮肤上的细菌——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中,发现了一种有前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即环(脯氨酸一酪氨酸)。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它催化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进而形成黑色素。因此,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酪氨酸酶抑制剂通过直接作用于酪氨酸酶,抑制其催化活性,从而阻断黑色素的合成途径。
 
  紫外线照射会导致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紊乱,使黑色素过度积累。为此抑制黑色素合成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常被应用在化妆品行业中。然而,一些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化合物,如对苯二酚,对人类皮肤有毒性,已不再推荐作为美白剂使用。对更安全替代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科学家竞相从微生物中寻找低毒性的酪氨酸酶抑制剂。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寻找低毒性、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面取得了进展。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研究人员从一种常见于人类皮肤上的细菌——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中,发现了一种有前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即环(脯氨酸一酪氨酸)。可起到安全美白皮肤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于新一期《国际分子科学》杂志。
 
  研究人员表示,寄居在人类皮肤上且能逃避免疫反应的细菌,通常会成为共生细菌。这些天然的皮肤衍生产物毒性低,因此本质上更安全。经过对100多种皮肤来源的细菌进行筛选后,研究人员发现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能够产生一种强效的酪氨酸酶失活化合物。随后的实验确定了该活性化合物为环(脯氨酸一酪氨酸)。
 
  实验证实,环(脯氨酸一酪氨酸)对人体细胞无毒,适合用于对抗色素沉着。此外,该代谢物还表现出其他有益特性,如抗菌、抗氧化和抗癌活性,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各种应用中的治疗潜力。
 
  尽管酪氨酸酶抑制剂在理论上具有美白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其安全性。消费者应选择经过严格测试和认证的产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或有害成分的产品。由于每个人的皮肤类型和生理状况不同,对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美白产品时,建议先进行局部测试,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美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消费者在使用美白产品时,应保持耐心和恒心,按照产品说明正确使用,以获得最佳效果。尽管前景看好,但在这些天然活性成分进入消费市场之前,还需进行广泛研究。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拟认定名单公布

    5月14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技术创新中心拟认定名单。经严格审核、评估等相关程序,共有10家单位通过评估。
    2025-05-15 14:54:39
  •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重磅发布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支...
    2025-05-15 13:51:55
  • 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工作正式启动

    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工作。
    2025-05-15 10:13:03
  • 助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迈向新高度 第63届高博会将于长春举办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将于5月23至25日在吉林长春举办,将围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这一主题,集中展示吉...
    2025-05-14 17:06:17
  • 2025第一季度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披露,谁最抢眼?

    近期,各大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化工仪器网特整理了70家企业的一季报财务数据,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带大家了...
    2025-05-13 17:22:29
  • 数据中心建设潮:数字经济的引擎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数字时代的动力心脏”支撑着“数字居民”的互联网日常,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
    2025-05-13 15:44:4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