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近30项技术规范加持,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2024年07月30日 13:54:27
来源:环保在线 点击量:3518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扭住“双源”为重点,大力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达到77.8%。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7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赵世新表示,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扭住“双源”为重点,大力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2023年达到77.8%。下一步,将持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监管,推动地下水质量稳中向好。
问答实录:
中国青年报记者:如刚才赵司长所介绍的,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和战略资源,请问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如何?后续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升、改善地下水水质,谢谢。
赵世新:感谢您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关注。
2022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全球一半的居民生活用水、四分之一的农业灌溉用水来源于地下水。我国北方地区的相应比例更高。
地下水保护关乎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确保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是重大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扭住“双源”为重点,大力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夯实基础,建体系。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重点单位名录等制度,出台近30项技术规范,推进2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染防治管理模式。
二是强化预防,控源头。确定18000余家土壤、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强化污染隐患排查等义务落实;实施124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管道化、密闭化改造,污水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等,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在此,呼吁有关企业,可以结合以旧换新,实施绿色化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扬散污染环境的风险隐患。这样投入最少、成效最好。
三是调查评估,推管控。完成重点化工园区、垃圾填埋场、危废处置场等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推动地方针对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序开展管控修复。例如,贵州省凯里龙洞泉,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阻隔+应急管控”治理思路,水质实现了根本性改善,解决了附近2000余人的饮水问题。
四是划定重点,保水源。指导203个地市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指导地方对300余个存在风险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开展综合整治、风险防范。强化水量大、水质好的地下水源保护。
五是先行先试,明路径。推进48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比选形成一批适用技术。部署实施12个在产企业和12个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探索适宜的管控修复技术体系。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2023年达到77.8%。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下一步,我部将持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监管,推动地下水质量稳中向好。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配置3114套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重庆发布农村饮水发展规划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重庆市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配套完善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2025-05-08 15:24:02 -
印度理工学院焦特布尔分校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能快速精确检测水源砷污染的便携式设备,为解决威胁人类健康的环境难题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案。2025-05-08 10:16:46
-
4月27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生态法治体系迈入系统化新阶段。草案共1188条,分设总则、污染防治、生态...2025-05-03 09:20:42
-
4月21-23日戈普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在第26届中国环博会大放异彩,重点展出的流动电流仪、水质硬度分析仪、余氯总氯分析仪等核心产...2025-04-29 09:44:35
-
第26届中国环博会期间,哈希推出一代气敏电极法在线氨氮分析仪NH6000 sc和实验室全自动水质分析系统VT-7910两款新品。公...2025-04-25 13:31:32
-
区域协同促发展 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2025年度重大专项申报开启
近日,生态环境部开启了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受理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8:00至2025年6...2025-04-24 13:47:2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