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双碳”目标获得卫星数据支撑 两大科研卫星正式投用
2024年07月29日 15:48:5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4653

近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宣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近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宣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这两颗卫星均属于先进的遥感卫星,可对地球进行全方位观测,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该卫星于2022年4月16日成功发射,携带了多种探测设备,综合运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先进手段,实现了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的全面、连续、动态监测。值得一提的是,它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时1PPM高精度CO2柱浓度探测,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污降碳目标提供了宝贵的卫星数据支撑。
 
  本次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首个高精度全球全天时二氧化碳柱浓度分布图,首个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遥感图,全球臭氧柱浓度遥感图,全球PM2.5产品分布遥感图等20余项产品。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该卫星于2022年8月4日成功发射,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多种遥感手段,不仅能够测量森林的体积,还能反演生物量,进而评估碳汇的程度和植被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森林碳汇监测的效率和精度。此外,“句芒号”还满足了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多方面的需求,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潜力。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首批发布的应用成果包括海南岛叶绿素荧光空间连续产品,东北虎豹公园生物量反演产品,京津冀地区冬季小麦产量和夏季玉米生物量等20余项产品。
 
  在两星的在轨测试期间,它们已经在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地理测绘、气象、农业、应急减灾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两星的正式投入使用,将为我国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资料来源:国家航天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
    2025-04-29 15:47:14
  • 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2025-04-27 14:41:52
  • 预算178万 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4-27 09:46:13
  •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
    2025-04-22 09:43:43
  • 《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中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
    2025-04-21 13:21:53
  •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
    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