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重塑产业标准: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进展令人瞩目!
2024年07月29日 10:47:02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10064

近日,全球玻纤行业迎来了一项重要里程碑,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第二条年产10万吨玻纤生产线成功点火,标志着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减少碳排放的途径。玻纤行业作为传统的高能耗产业,其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日,全球玻纤行业迎来了一项重要里程碑,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第二条年产10万吨玻纤生产线成功点火,标志着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中国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自2023年2月8日正式开工以来,经过17个月的紧张建设,已顺利完成两条年产10万吨玻纤生产线的建设任务,当前总产能达到20万吨。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巨石在绿色生产、智能制造领域的实力,更为全球玻纤行业探索零碳制造路径树立了新的标杆。
 
  该基地全部采用绿色能源进行生产,集成了高性能玻璃配方、高熔化率池窑结构、熔化部立体式纯氧燃烧、矩阵式大功率电助熔等国际先进技术。特别是通过利用大数据模型、自动化控制等手段,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并成功减少了60%以上的碳排放。这种零碳循环模式的实施,使工厂在综合碳排放上达到了零排放的表现,为全球玻纤行业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的绿电供应来自公司在淮安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180米超高混塔批量商业化风电项目。该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并网发电,一期年上网电量超过5亿千瓦时,碳减排量超过40万吨。这一风电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为基地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供应,还实现了风电产业与玻纤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打造绿色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巨石负责人表示,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是公司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补充停产产能而建设的生产线。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争当玻纤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绿色玻纤产品生产的推动者、玻纤工业碳减排的示范者。
 
  玻璃纤维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性新兴材料,在工业强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建筑建材、节能环保等各个领域。中国巨石不仅为中国玻纤民族工业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世界玻纤工业的成本降低、质量提升、应用领域拓宽、使用周期延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的建成和运行,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巨石在全球玻纤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为世界复合材料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新型采煤机有望解决极薄煤层开采难题

    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研制的极薄煤层高效智能采煤机正式投入应用,它的出现也成为了破解极薄煤层开采难题的关键。
    2025-04-08 11:27:04
  • “AI 煤炭”为我国煤炭产业注入不竭“绿色动力”!

    一项创新性的技术——“工业设备综合诊断运维AI大模型”管理应用平台成功研发与应用,开启了我国工业设备诊断从“人工诊断”“小模型诊断...
    2025-02-11 12:01:18
  • 年生产力达3000台(套)!国内最先进的矿用物探仪器生产基地建成

    近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成功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矿用防爆物探仪器生产基地。该基地拥有目前国内产能最大、产品体系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
    2024-12-27 13:40:04
  • 宁夏计质院新建五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助力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新建五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包括煤灰熔融性测定仪、酒精计、电子液体密度仪、旋转黏度计和电热恒温水浴锅的校准...
    2024-12-25 09:10:24
  • 辽宁大学牵头研制“煤矿冲击地压实验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煤矿冲击地压实验仪”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立项资助。
    2024-11-26 09:13:42
  • 预算434万 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就“2024年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项目-第一批次”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434万元。
    2024-10-25 09:06: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