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新型类脑计算方案探索未来智能新纪元
2024年07月08日 11:58:4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7249

类脑计算,又称为神经形态计算,是一种借鉴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模式和结构的计算理论、体系结构、芯片设计以及应用模型与算法的总称,其核心目标是开发出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的智能系统。目前热门的几个计算机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人机交互,与类脑计算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类脑计算,又称为神经形态计算,是一种借鉴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模式和结构的计算理论、体系结构、芯片设计以及应用模型与算法的总称,其核心目标是开发出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的智能系统。目前热门的几个计算机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人机交互,与类脑计算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目前,类脑计算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理论和模型的局限性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受限于与人脑复杂的结构,尽管一些基本机制能够被理解,但是诸如意识、智能决策等仍然无法通过计算机模型实现模拟。也正因如此,寻找更加合适的类脑计算方案是目前该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缪峰、副教授梁世军团队联合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程斌通过构筑双侧对齐的魔角双层石墨烯器件,观测到电子型铁电性与陈绝缘体的共存,提出并验证了噪声免疫的类脑计算方案。该方案基于特殊堆垛构型的魔角石墨烯器件,通过观测到电子型铁电性与拓扑边界态的共存,并基于可选择的准连续铁电开关,实现了噪声免疫的类脑计算。
 
  这套方案的核心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准连续铁电开关。研究团队在魔角双层石墨烯器件中实现了准连续铁电态的开关功能。通过施加幅值精细控制的短时电场脉冲,可以非易失地在不同的量子电导状态之间切换,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准连续铁电态。其二是噪声免疫的类脑计算。在该方案中,铁电陈绝缘体器件中出现的任意准连续电阻态可被确定地重复访问,这使得计算过程能够抵抗噪声干扰,实现更稳定、更高效的计算。
 
  整体来看,该方案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低功耗和噪声免疫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拓扑边界态具有排除外界干扰的特性,因此基于该态的计算过程能够显著降低能耗,符合当前绿色计算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噪声免疫的类脑计算方案则能够有效抵抗噪声干扰,提高计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使得其为开发基于拓扑边界态的新型低功耗电子器件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有望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神经形态计算、量子计算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相关论文已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具体的研究内容也可以在南京大学查询到。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助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迈向新高度 第63届高博会将于长春举办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将于5月23至25日在吉林长春举办,将围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这一主题,集中展示吉...
    2025-05-14 17:06:17
  • 2025第一季度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披露,谁最抢眼?

    近期,各大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化工仪器网特整理了70家企业的一季报财务数据,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带大家了...
    2025-05-13 17:22:29
  • 数据中心建设潮:数字经济的引擎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数字时代的动力心脏”支撑着“数字居民”的互联网日常,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
    2025-05-13 15:44:46
  • 预算320万 复旦大学采购高温红外辐射测试设备

    复旦大学高温红外辐射测试设备的预算金额为320万元,项目编号为HW2025042205(3109-254Z20253009)。
    2025-05-13 15:31:26
  • 超声波助力燃料电池高效回收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声波技术高效分离材料的新方法或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2025-05-13 11:12:32
  • 吉林高博会:创新成果的集结号与政产学研融合的新起点

    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创造出众多中国第一。截至2024年12月上旬,吉林省已成功转化省内科技成果...
    2025-05-13 11:07: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