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小酥肉市场突破百亿 未来仍具发展潜力
2024年07月03日 14:10:38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整理 点击量:4027

2019年,中国小酥肉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而到了2023年,其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今日,“小酥肉一年卖出100亿元”上了热搜,小酥肉这道小吃再一次引起大家关注。餐饮大数据研究机构NCBD(餐宝典)与美好食品今年年初联合发布《2023中国预制菜暨小酥肉行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小酥肉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而到了2023年,其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小酥肉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在中国各地较为常见,主要见于山西、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等地。2016年正大食品推出工业化预制小酥肉产品,2018年新希望推出“美好农家小酥肉”。此外,春雪食品、理象国、雨润、金锣、蜀海、惠发食品、安井、双汇、海底捞等众多企业也推出了小酥肉。
 
  2019年以来,随着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入场,小酥肉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同时,小酥肉在C端的需求开始爆发。新希望六和食品产业总裁刘怀伟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小酥肉是美好食品为川渝火锅研发的产品。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希望美好食品小酥肉的销售额达9.8亿元,其中60-70%都用于川渝火锅店。事实证明,新希望开发面向火锅门店的预制小酥肉是成功的单品。白皮书显示,在北上广深成渝六大城市,小酥肉覆盖的餐饮门店中,火锅店的占比已达到20.3%,仅次于川菜馆和小吃快餐店。
 
  传统现制小酥肉存在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导致产品力波动较大、用时较多等痛点,工业化小酥肉(预制小酥肉)通过原料集中采购、生产统一标准、产品品质稳定、下游出餐较快等优势推动产品快速放量。因此,预制小酥肉面世后,迅速攻占B端市场,俘获C端市场,成为百亿小吃单品。
 
  看似简单的酥肉产品,在制作选料上要求非常精细,而且每一道工序都会对酥肉的“酥脆度、起泡性、凸凹感、饱满度”四大指标产生关键影响。2022年临沂市食品工业协会联合11家地方企业,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小酥肉团体标准《预制菜小酥肉加工技术规范》,规定了预制菜小酥肉的原辅料要求、制作工艺、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等。该项小酥肉团体标准已于2022年6月1日实施。
 
  小酥肉这道来源于百姓餐桌的传统小食,在食品工业化的浪潮中滚滚向前,脱颖而出成为百亿单品,有一定的时代机遇,也有食品工业标准化、机械化的助力。目前,小酥肉主要供应的还是B端市场,随着空气炸锅等家庭烘烤设备的普及,未来小酥肉在C端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聚焦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建设完善全国重点...
    2025-05-14 10:26:05
  • 中国柠檬产业蓬勃发展进行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
    2025-05-13 15:00:08
  • 预算210万 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
    2025-05-13 08:55:09
  • 风口上的老面包子:市场突围与生产困局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
    2025-05-12 14:36:10
  • 从 “人做” 到 “智作”:智能餐饮如何颠覆传统餐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05-09 15:38:50
  • 从违规案例看食品机械企业广告合规之道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25-05-08 15:05: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