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为柔性能源应用提供新方案!
2024年06月26日 11:42:35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羊舌木 点击量:1289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为可拉伸有机光伏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显得尤为关键。其中,有机光伏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等领域的重要能源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在此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可拉伸有机光伏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宁波材料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葛子义研究员的带领下,长期致力于高效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并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Advances in Stretchable Organic Photovoltaics: Flexi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and Deformable Active Layer Design”的综述文章。文章系统总结了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柔性透明电极、有机光伏材料和几类拉伸器件结构设计与开发方面的成果
 
  有机光伏电池因成本低、质量轻和可柔性化等特点,在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实现优异的力学拉伸性能,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
 
  宁波材料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开发新型光伏材料、界面层材料以及优化器件结构等策略,成功实现了有机光伏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机械稳定性以及大面积制备等方面的显著提升。
 
  综述文章中,作者总结了两类拉伸有机光伏电池的结构特征和前沿进展:结构拉伸和本征拉伸。结构拉伸的超薄器件通过转移到预先拉伸的弹性衬底上,利用褶皱结构适应形变;而本征可拉伸有机光伏电池则通过设计所有组成层均可拉伸的结构,实现了机械柔性的独特优势。
 
  此外,文章中还探讨了最新柔性透明电极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协同增强导电性和机械柔韧性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和策略。通过解构高效高延展性光伏材料的内在规律,文章强调了同时提升有机光伏电池光伏性能和机械柔韧性的先进策略,包括材料设计、多组分策略和结构优化等。
 
  该研究的成果不仅为可拉伸有机光伏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柔性能源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我国对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也表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9255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09196)等项目的资助。
 
  宁波材料所的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为全球能源危机的应对和气候变化的减缓贡献了重要的科学力量。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可拉伸有机光伏电池将在未来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资料参考来源: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公布

    生态环境部根据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报送的试点单位情况,经审核,生态环境部建立了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现予印...
    2025-04-21 14:47:40
  • 稳定循环两千次 水性电池能否推动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

    水性电池是以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技术,与传统的有机电解质电池相比,在安全性、成本及环境友好性上有突出表现,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
    2025-04-17 17:23:28
  • 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发布 钠离子电池能否打开能源新市场

    原材料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供应稳定且环保的优势,以及技术不断成熟帮助下,钠电池的商业化发展较为顺利,也顺势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储能...
    2025-04-15 17:12:30
  • 绿色环保还能自由塑性 新型流体电池有望助推柔性电子发展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的流体形态电极,研发出能被塑造成任何形状的电池,这种电池柔软且可延展,并且采用的是液态电极,因此...
    2025-04-15 13:04:01
  • 中科院高温镁电池电解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在高温镁金属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4-14 14:12:57
  • 26.78%效率 2500小时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突破

    4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绿色光电器件与储能电池团队青年教师林智超与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澳门大学等单位合作,在《自然》...
    2025-04-11 11:04:4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