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最高检挂典型案例 环境检测报告造假判刑六至十个月
2024年06月24日 15:05:08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4171

杭州H检测公司及其负责人因环境检测报告造假被查,涉案金额达79万余元。经法院审理,该公司及三名负责人被判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处罚金和有期徒刑。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环保服务行业弄虚作假现象发布了3件依法惩治典型案例。这批案例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旨在警示并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检测、机动车尾气检测等领域的市场行为。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山东省青岛市林某鑫等4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浙江省杭州市H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徐某妤等3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以及广东省广州市G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李某山等6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这些案例均涉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检测、机动车尾气检测等领域中的违法行为。
在第二案中,H检测公司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为招揽客户、提升效益,在环境检测业务中采取了篡改、销毁原始记录,篡改、编造检测数据等不正当手段。经查,该公司在此期间共出具内容虚假的环境检测报告47份,涉及违法所得79万余元。
2023年7月14日,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依法对被告单位H检测公司、被告人徐某妤等3人提起公诉,并分别提出了量刑建议。经过开庭审理,拱墅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2月29日作出一审判决,认定H检测公司、徐某妤、吕某利、刘某均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其中,对H检测公司判处罚金20万元,对徐某妤等3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对认罪认罚的从犯刘某,法院适用了缓刑。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阐述该案例典型意义时表示,准确真实的环境检测数据是客观评价项目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基础,是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之一。
2022年至2023年,最高检与多个部门联合部署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此次公布的案例正是该行动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严惩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业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未来,检察机关将继续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在依法办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中的协作配合。通过行刑衔接、一体化推进等联动机制,形成遏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合力,以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推动对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存在问题的协同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高品质生态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2025-04-27 14:41:52
-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2025-04-22 09:43:43
-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