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气候工厂”开工在即 从“碳”的束缚中寻求解放
2024年05月13日 13:20:4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7808

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诱因,而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关键便是如何有效的回收利用二氧化碳。通过绿化来实现固碳回收自然是其中比较有效的手段,但是从现阶段的碳排放来看,仅仅依靠这个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乎人工固碳的思路便诞生了。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诱因,而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关键便是如何有效的回收利用二氧化碳。通过绿化来实现固碳回收自然是其中比较有效的手段,但是从现阶段的碳排放来看,仅仅依靠这个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乎人工固碳的思路便诞生了。
 
  人工回收二氧化碳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技术用于二氧化碳的捕获,并且这些技术的实施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的扩大,这些技术还会趋向于成熟,在经济可行性上有进一步提升。
 
  在众多人工回收二氧化碳的项目中,碳捕捉工厂又颇受关注。碳捕捉工厂指的是专门用于捕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并进行储存或利用的设施。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在部署相关的产业,不少公司便是在这个背景下注册起来的。
 
  而就在最近(5月8日),瑞士企业“气候工厂”宣布旗下碳捕捉工厂已在冰岛启用。据悉,该工厂是目前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回收和去除设施,全年可以回收并去除3.6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美国7800辆私家车排放量,是传统设施捕捉并处理二氧化碳能力的9倍。
 
  相关报道中还提到,这座工厂采用的是“直接空气捕集(DAC)”,这是一种用于直接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具体步骤是使用一个富有吸附材料的大型设备或装置,借由大型风扇吸入空气,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附。当吸附材料饱和后,通过加热或其他方式使其升温,从而使绑定的二氧化碳分子被释放出来,并通过溶解在水中的方式,送至地下深处永久封存,或是采用科学手段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进行利用。
 
  据悉,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与“气候工厂”洽谈合作,里面包括了不少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巨头,而许多国家也针对此基于了该项目补贴。而除去商业价值外,气候工厂也正在证明直接空气捕集的可行性,随着未来各国技术的不断跟进,人工固碳工作理应会更加顺利。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包含直接空气捕集在内,各种技术能够真正意义上,将我们从“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
    2025-04-30 11:09:56
  • 预算911万元 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采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
    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
    2025-04-25 13:10:20
  • 麦越环境亮剑环博会 展示气体监测治理一体化闭环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M-2060S恶臭在线监测系统、M-2060P便携式检测系统及废气治理项目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展示了...
    2025-04-24 14:23:17
  • 三大创新仪器解码多场景环境监测 四方仪器闪耀2025中国环博会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方光电(武汉)仪器有限公司携前沿技术成果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现其以核心传感技...
    2025-04-24 09:33:09
  • 红谱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布局

    红谱科技近日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技术迭代、拓宽产业赛道布局、拓展全球销售渠道,还将探索...
    2025-04-22 10:55: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