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安徽一条“臭鱼”,游出飘香产业
2024年05月10日 14:54:58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点击量:5282

2023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有臭鳜鱼加工企业100余家,年加工量近5.5万吨,加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美食国度,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一些以“臭”闻名遐迩的美味佳肴,它们凭借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着食客们的好奇心与味蕾,成为饮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诸如臭豆腐、螺蛳粉、霉千张、霉苋菜梗等,这些食物虽初闻其味,让人眉头紧皱,但一旦入口,却是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回味无穷。在这些“臭”名远扬的美食中,安徽的臭鳜鱼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承载着徽州人的乡愁记忆,更在现代化的食品工业浪潮中游出了自己的飘香产业。
中国饮食文化中,“臭”食的魅力在于其发酵工艺,这一过程不仅赋予食物独特风味,还提升了营养价值。臭豆腐,经过发酵后的豆腐块,外表焦黄内里柔嫩,臭中带香,是夜市小吃的宠儿;螺蛳粉,以其酸辣鲜香、汤底浓郁,臭味来源于腌制的酸笋,风靡全国;而安徽的臭鳜鱼,则是徽菜中的经典,以其腌制技艺和鲜美滋味,成为了安徽乃至全国食客追捧的对象。
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是徽菜系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其独特之处在于鳜鱼经过特殊的发酵过程后产生的“臭”味,实际上是一种醇厚的发酵香味,与鱼肉的鲜美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层次感。传统的臭鳜鱼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一般需经过选鱼、腌制、发酵等步骤。首先选用新鲜的活鳜鱼,然后在鱼身两侧切上花刀,便于腌料入味。接下来是关键的腌制过程,将鱼身涂抹盐分,层层叠放,置于木桶或陶缸中,上面压以重石,利用鱼体本身的水分与盐分作用,自然发酵数天,直至鱼体散发出特有的“臭”香。
传统方式加工制作的臭鳜鱼往往口味偏咸、肉质偏硬、臭味不稳定。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臭鳜鱼的加工也逐渐走向现代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代化的臭鳜鱼加工,主要涉及以下食品机械与工艺:
自动化清洗分割设备:用于鱼类的高效清洁与分割,确保加工前的卫生条件。
腌制设备:采用精确的温控、湿度控制技术,模拟传统发酵环境,加速并标准化发酵过程。
真空包装机:在发酵完成后,使用真空包装技术,延长产品保质期,便于运输与销售。
高温杀菌设备:确保产品在包装前经过杀菌,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自动化流水线: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实现全链条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臭鳜鱼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品质控制:强化原料筛选与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
技术创新: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研发更高效、健康的发酵工艺,提升产品营养价值。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增强市场辨识度。
市场拓展:利用互联网+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特别是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推广人工养殖,实现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有臭鳜鱼加工企业100余家,年加工量近5.5万吨,加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安徽臭鳜鱼作为地方特色美食的代表,其产业发展之路既要传承传统工艺精髓,又要积极拥抱现代化技术,通过品质提升与品牌塑造,不仅能让这条“臭鱼”游得更远,更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飘香四海。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聚焦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建设完善全国重点...2025-05-14 10:26:05
-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2025-05-13 15:00:08
-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2025-05-13 08:55:09
-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2025-05-12 14:36:10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2025-05-09 15:38:50
-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2025-05-08 15:05: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