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用3D打印来打铁 激光赋予金属更多可能
2023年10月31日 11:51:19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4729

增材制造又称作3D打印,是当下热门的快速成型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造业及产品研发中。依据打印精度的不同,即可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玩具耗材打印,也可以用于精度较高的机器部件打印,甚至可以作用于高端仪器设备的零件生产。与此同时,3D打印目前依旧处于发展阶段。一方面,材料本身还处于发展阶段,关于3D打印耗材的研究仍然在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其他技术也在不断的融入到3D打印中,快速成型技术也因此不断处于革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增材制造又称作3D打印,是当下热门的快速成型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造业及产品研发中。依据打印精度的不同,即可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玩具耗材打印,也可以用于精度较高的机器部件打印,甚至可以作用于高端仪器设备的零件生产。与此同时,3D打印目前依旧处于发展阶段。一方面,材料本身还处于发展阶段,关于3D打印耗材的研究仍然在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其他技术也在不断的融入到3D打印中,快速成型技术也因此不断处于革新。
 
  而就在最近,3D打印在“激光”的帮助下,似乎还体现了“打铁”的独特“天赋”。
 
  据悉,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一个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3D打印金属方法,可以在打印的过程中将结构变化“写入”金属合金中,从而让它们发出更多的性能,就像古老的“加热锻打”工艺一样。
 
  “加热锻打”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过的金属加工技法,通过加热和锻打的过程为金属塑形同时人为调整其柔韧性或强度。而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这种技法之所以能够起到效果,是因为在“加热锻打”的一系列操作中,金属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内部形成了细微的结构。而这种细微的结构是传统3D打印无法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金属制品依旧无法实现3D打印的原因(或者说过去3D打印来的这些产品,不具备实用性能)。
 
  而剑桥大学团队开发的新技术,则是将激光技术融入到了3D打印中。简单的说就是在材料被激光熔化时对内部结构进行高度控制,人为介入材料在熔化后凝固的过程,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人为的去“制造”出需要的微观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激光就像“锤子”,冷却的过程就如同锻造中“过水”的环节——3D打印的金属部件会因此触发微观结构的受控重构。
 
  并且与传统的“锻造”过程相比,这种方法形成的微观结构更加统一均匀,且富有更多的可能性。目前,研究团队已经通过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证明了其性能可与加热和锻打制成的钢材相媲美。并且开始从微观层面,解构这项技术。理论上随着未来技术的愈发成熟,3D打印金属还有持续升级的可能,能推进合金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圆满收官 2025第21中国(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精彩集锦!

    2025第二十一届中国(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南京科教博览会于3月29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圆满收官。博览会以“科技...
    2025-04-07 11:42:50
  • 最高支持5000万元!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若干措施》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首要任务,提出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5-03-21 13:11:01
  • 五部门联合发布: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三个目录...
    2025-02-17 09:44:09
  • 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
    2025-02-12 13:06:57
  • 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真菌电池

    近日,瑞士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了一种真菌电池,可为农业和环境研究中使用的传感器供电。
    2025-01-15 13:14:44
  • 363.48亿元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达363.4866亿元,推动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及内涵式发...
    2024-12-27 13:19:4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