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政策法规>正文

三部门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 加强监测设施建设
2023年08月28日 11:42:48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4349

日前,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共同发布通知,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日前,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共同发布通知,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环境基础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领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设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到 2025 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1200 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 4.5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 1000 万立方米/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 70 万吨/日以上,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 80 万吨/日以上。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和规模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充分保障,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此次行动将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利用设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等集中处置设施、园区环境基础设施以及监测监管设施等6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其中监测监管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要求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强化污染物自动监控和自动监测数据工况标记,加强对焚烧飞灰处置、填埋设施渗滤液处理的全过程监管;健全污水处理监测体系,强化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监管等。
 
  政府将从财政、金融等各个方面对本次行动展开支持。包括符合条件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支持范围;完善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价格形成和收费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和融资支持力度等。
 
  仪器仪表是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在环境监测以及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处理与利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预计将为环境领域的仪器仪表提供一个较大的市场空间,相关企业可以持续关注此次行动的落地情况。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
    2025-04-29 15:47:14
  • 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2025-04-27 14:41:52
  • 预算178万 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4-27 09:46:13
  •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
    2025-04-22 09:43:43
  • 《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中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
    2025-04-21 13:21:53
  •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
    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