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手机版

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资讯中心

化工仪器网>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今日焦点时事热点行业动态企业动态政策法规

2023中国CCUS报告发布!推进技术研发和大规模集成示范

2023年08月09日 10:10:13来源:化工仪器网作者:羊舌木点击:4792
分享: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变暖已经是保护环境和我们人类自身所必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然而,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出行,都离不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采集和利用,这也就导致了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温室效应日加严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指的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量利用或大气中捕获并分离,通过管道、船舶等运输,将其作为产品或服务的原料,或将其注入地层永久储存的过程。CCUS技术可以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可持续低碳利用,帮助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同时与生物质或空气源结合可具有负排放效应,是中国碳中和技术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各国碳中和政策、碳交易市场、碳税制度的渐趋成熟,CCUS的碳减排价值越发凸显。2007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牵头发布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发展CCUS产业,将CCUS列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和能源技术革命重点,提出加强CCUS战略规划和标准制定,积极开展CCUS技术研究和示范。
 
  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示范取得长足发展: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包钢集团拟建成钢铁行业200万吨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目前一期50万吨示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然而尽管国内大部分CCUS技术已经达到工业示范水平,但仍然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减排需求和欧美等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并且随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CCUS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需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近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清华大学共同发布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近期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发、项目示范、政策部署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碳中和目标下我国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潜在挑战,并指出,我国已发布70余项与CCUS相关的政策文件,在CCUS技术研发、标准和融资等方面作出了积极部署。《报告》分析预测,中国CCUS减排需求2025年约为2400万吨/年到2060年将达到23.5亿吨/年,前景广阔。
 
  《报告》中明确,尽管我国CCUS技术发展迅速,但当前阶段仍旧面临应用成本高昂、有效商业模式欠缺、激励和监管措施不足、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挑战,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运行仍有一段距离。《报告》还预计,2030年后,电力与工业基础设施的CCUS技术改造需求将迅速增加,为避免技术锁定,需加快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保证成本能耗较低的新一代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能够在窗口期广泛部署应用,发挥减排效益。
 
  为发挥CCUS技术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报告》建议,加快探索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技术体系,推进技术研发和大规模集成示范;推动相关制度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引导形成各主体都能够有效参与的商业模式;此外,还应继续深化CCUS等绿色技术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
 
  《报告》提出,需明确碳中和目标下CCUS技术需求,加快部署各环节低成本、低能耗关键技术研发加快难减排行业的CCUS技术示范。超前部署前沿和颠覆性CCUS技术验证,以及BECCS、DAC等负排放技术研发示范,在源汇相对集中区域超前开展二氧化碳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报告》还指出要开展大规模全链条集成示范工程,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3~5个百万吨级CCUS全链条示范项目,在2030年前建成千万吨级CCUS产业集群。
 
  在不可能完全放弃化石能源的条件下,CCUS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必要技术手段。该《报告》全面梳理了我国CCUS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系统评估了CCUS技术的减排潜力,并对CCUS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科学分析,相关结论对促进我国CCUS技术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资料参考来源:科技日报、经济观察报等)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读专业资讯


8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意见稿发布 涉及环境监测领域 2024-06-13 13:38:05
近日,全国生态环境监管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已组织完成《便携式废气VOCs采样器校准规范》等8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为确保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监测“碳”索——甘肃省建成首个碳监测背景站 2024-06-12 13:35:54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功申报背景站碳监测试点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开展CO2、CH4、N2O三种温室气体,同时具备CO监测能力,开创了甘肃省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的先河。
特气供应系统中标结果公告 2024-06-11 15:11:59
项目名称: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项目编号:4197-214BOECQ0001/462,招标范围:特气供应系统,招标机构:中电商务(北京)有限公司,招标人: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它可以直接“抓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024-06-11 15:10:39
这一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仅为DAC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成本控制和能效提升提供了可能。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本市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固定 2024-06-06 14:04:11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通知称,将开展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运维类社会化服务机构信用评价工作。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970297226@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天津市兰博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产品对比发布询价建议反馈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网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