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蓝莓新鲜上市 精深加工托起致富梦
2023年05月22日 14:03:00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点击量:4249

在消费升级的情况下,人们对营养、健康、天然的水果需求增加,由于蓝莓富含花青素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受到不少爱美人士的青睐,因此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眼下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品尝“初夏的味道”正当时。其中,安徽安庆的5万亩蓝莓迎来采收,贵州麻江的8万余亩蓝莓也迎来了丰收,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十分惹眼,为初夏生活带来一丝甜蜜气息。
 
  蓝莓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与东亚的浆果,又被称为甸果、地果、龙果、笃斯、都柿。蓝莓不仅鲜甜多汁,还富含花青素、维生素C、有机酸、果胶等营养元素,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改善皮肤状况、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在英国权威营养学家列出的全球15种健康食品中,蓝莓居于首位,并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誉为“浆果之王”。蓝莓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小浆果,被贵州、山东、辽宁等地广泛种植。
 
  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不管是蓝莓鲜果,还是蓝莓果干、蓝莓饮料、蓝莓果酒、蓝莓罐头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区在扩大蓝莓种植面积的同时,也不断在产后加工上“做文章”
 
  例如,贵州麻江县在当地的蓝莓种植区,不仅搭建了蓝莓交易中心、蓝莓创意工坊,还配套建成了3条速冻生产线、总库容量达1.4万吨的冷链设施以及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的蓝莓精深加工生产线,带动农户实现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再有,山东青岛某加工公司依托蓝莓资源优势,专注产品研发,不断深挖蓝莓产品附加值。该公司建成了900立方米的冷库,延长蓝莓保鲜期,并引进精深加工生产线,研发出蓝莓果酱、冻干果干、蓝莓酒等多款精深加工产品。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研发蓝莓汁专用的复配酶制剂。据悉,这款新型复配酶制剂能够使蓝莓中的花青素吸收率提高5倍。
 
  安徽怀宁县也把蓝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来打造。为持续放大蓝莓产业优势,宁化县已经建成集冷链、仓储、分拣、深加工、交易为一提的蓝莓绿色食品产业园。园区内精深加工项目10个,总投资达20亿元,深加工处理能力达5万吨,研发蓝莓干、蓝莓酱、蓝莓汁、蓝莓酒、蓝莓酵素、蓝莓花青素等系列产品,使蓝莓产业逐渐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转变。
 
  在消费升级的情况下,人们对营养、健康、天然的水果需求增加,由于蓝莓富含花青素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受到不少爱美人士的青睐,因此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蓝莓产区利用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将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中国柠檬产业蓬勃发展进行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
    2025-05-13 15:00:08
  • 预算210万 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
    2025-05-13 08:55:09
  • 风口上的老面包子:市场突围与生产困局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
    2025-05-12 14:36:10
  • 从 “人做” 到 “智作”:智能餐饮如何颠覆传统餐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05-09 15:38:50
  • 从违规案例看食品机械企业广告合规之道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25-05-08 15:05:03
  • 以科技创新赋能生鲜乳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鲜乳产量稳步增长。“新鲜、营养、安全”成为选购生鲜乳的关键词。不仅追求产品的新鲜度,更注重其营养成分的保留和安全性,...
    2025-05-07 13:58: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