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山野菜变身“致富菜” 漂烫机打造优质蕨菜产品
2023年03月14日 14:10:55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点击量:4224

随着春季来临,大量蕨菜上市,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食用蕨菜之前必需对其进行杀青、焯水处理,避免造成健康隐患。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天气转暖,各种野菜纷纷从土里钻出来,人们在赏春游玩之际,也非常喜欢采食野菜。其中,蕨菜作为一种季节限定“山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蕨菜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常常被用于充饥。随着经济水平提高,食用蕨菜已经不是物质匮乏的表现,而是一种健康饮食的选择。
 
  蕨菜又称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除此之外,蕨菜的根状茎提取的淀粉也可供食用。蕨菜清新爽口、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有机酸,是典型的绿色食品,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
 
  就是蕨菜这样一种不起眼的野菜,如今已经走进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商超,成为春菜市场中的“宠儿 ”,笔者发现,在各类买菜APP上蕨菜的价格每斤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市价非常可观。值得一提的是,蕨菜还凭借着天然野生的风味和营养远销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山野菜变成名副其实的“致富菜”。
 
  长期以来,受制于保鲜技术和物流的影响,蕨菜的销售范围受限,为了延长蕨菜的保质期,人们一般将新鲜的蕨菜加工成干货、腌制品。但是现在得益于保鲜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在远隔产区千里之外的地区也能吃到新鲜的蕨菜。另外,一些经过加工处理的蕨菜产品,如蕨菜罐头、冻干蕨菜等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信不少消费者都听说过蕨菜致癌的言论,不少人也因此对蕨菜敬而远之。事实上,蕨菜中确实含有一种名叫“原蕨苷”的可致癌物质,不过俗话说得好,抛开剂量谈毒性往往是不科学的,研究发现,蕨菜在漂烫过程中,随着温度上升,原蕨苷的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使用漂烫机漂烫是蔬菜产品杀菌、速冻、脱水以及深加工预处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漂烫可以减少蔬菜中酶的活性,防止蔬菜变色,使蔬菜保持原有的自然色泽。除此之外,漂烫的另一个作用便是能够杀死部分附着在蔬菜上的细菌,同时能去掉部分“有毒”蔬菜中的毒素。
 
  随着春季来临,大量蕨菜上市,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食用蕨菜之前必需对其进行杀青、焯水处理,避免造成健康隐患。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应严格执行蕨菜加工流程,用好漂烫、杀青设备,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有保障的产品。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中国柠檬产业蓬勃发展进行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
    2025-05-13 15:00:08
  • 预算210万 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
    2025-05-13 08:55:09
  • 风口上的老面包子:市场突围与生产困局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
    2025-05-12 14:36:10
  • 从 “人做” 到 “智作”:智能餐饮如何颠覆传统餐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05-09 15:38:50
  • 从违规案例看食品机械企业广告合规之道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25-05-08 15:05:03
  • 以科技创新赋能生鲜乳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鲜乳产量稳步增长。“新鲜、营养、安全”成为选购生鲜乳的关键词。不仅追求产品的新鲜度,更注重其营养成分的保留和安全性,...
    2025-05-07 13:58: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