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联合国:臭氧层巨大空洞正在缓慢“愈合” 有望在40年内恢复
2023年01月10日 14:50:3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杨 点击量:5467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在会上发布报告,表示如果当前政策保持不变,预计南极上空、北极上空、世界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分别于2066年左右、2045年、2040年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臭氧洞显现之前)。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由联合国支持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发布消息,称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得到修复,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行动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努力。
 
  当地时间1月9日,在美国气象学会第103次年会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在会上发布报告,表示如果当前政策保持不变,预计南极上空、北极上空、世界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分别于2066年左右、2045年、2040年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臭氧洞显现之前)。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同时还有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等原因,臭氧层出现空洞,引发国际社会关注。20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们首次确定氯氟烃正在消耗大气中的臭氧层。198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期望通过逐步淘汰氟氯碳化物化学品来保护地球臭氧层。《蒙特利尔议定书》需要淘汰的物质包括6大类: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甲基溴和含氢氯氟烃。自议定书问世以来,20年里已有188个国家先后签署。中国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之一。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发布的评估报告证实,自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以来,超过100种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最终遭到禁止并被逐步淘汰,其中氯氟烃(CFCs)的使用量减少了99%。
 
  评估小组每四年发布一次评估报告,本次报告证实,逐步淘汰近99%的禁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已成功地保护了臭氧层,使平流层上层的臭氧层显著恢复,并减少了人类暴露于来自太阳的有害紫外射线。
 
  作为《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在履行承诺,致力减少全氯氟烃、哈龙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我国于2 004年11月出台《中国Halon/CFCs/CTC生产加速淘汰计划》,主动将自己的“禁氟大限”从原定的2010年提前至2007年。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雷达液位变送器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福建漳州核电厂3、4号机组安全级导波雷达液位变送器,项目编号:0739-254CNEIC2D02,招标范围:福建漳州核电...
    2025-05-09 14:36:56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
    2025-04-30 11:09:56
  • 预算911万元 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采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
    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
    2025-04-25 13:10:20
  • 麦越环境亮剑环博会 展示气体监测治理一体化闭环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M-2060S恶臭在线监测系统、M-2060P便携式检测系统及废气治理项目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展示了...
    2025-04-24 14:23:17
  • 三大创新仪器解码多场景环境监测 四方仪器闪耀2025中国环博会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方光电(武汉)仪器有限公司携前沿技术成果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现其以核心传感技...
    2025-04-24 09:33:0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