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研究实现自然界最高自由度的超构表面光场调控 为复杂光学功能的实现奠定基础
2022年12月19日 13:52:58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杨 点击量:4473

在该项工作中,李宝军团队基于双层超构表面结构,结合梯度下降算法和巧妙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自然界中结构所能达到的最大8个自由度的光场调控,并且给出传统设计方法所不能实现的光场调控功能。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超构表面(Metasurface)是一种能在亚波长厚度范围内对光场的偏振、振幅、相位进行灵活调控的人工设计的新型结构,可视为超构材料的二维(平面)对应。作为微纳光学的前沿热点,超构表面因其强大的光场调控能力、可批量制造性及超薄平面结构特性等,被广泛用于各种微纳结构功能器件中,实现诸如全息成像、平面透镜、信息加密等功能。
 
  自2011年超构表面概念首次提出,基于超构表面的光场调控的新原理、新技术以及新应用不断涌现,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光场调控功能和器件。这些光场调控看似功能迥异、各有不同,但在数学上都可以用一个2×2的琼斯矩阵统一描述,这些不同的功能器件都可归纳于不同自由度琼斯矩阵的调控。
 
  琼斯矩阵通常用于描述光学器件对光的偏振、振幅、相位的调控能力,共包含8个参数自由度。能调控的自由度越多,意味着对光场的调控能力越强,实现的功能也越丰富。对于单层结构,由于平面结构的对称性,其自由度最多只能达到6个。
 
  近日,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教授李宝军、包燕军等研究人员实现了自然界结构对光场的最普适以及最高自由度的调控。在该项工作中,李宝军团队基于双层超构表面结构,结合梯度下降算法和巧妙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自然界中结构所能达到的最大8个自由度的光场调控,并且给出传统设计方法所不能实现的光场调控功能,诸如:实现了对任意两种偏振态(可非正交)振幅和相位的独立调控;引入双层结构之间旋转自由度,与4种入射及探测偏振态相结合,实现了高达16种的独立全息图像。
 
  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首次实现了自然界结构对光场的最普适以及最高自由度的调控,从而为自然界所允许的任意复杂光学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关成果Observation of full-parameter Jones matrix in bilayer metasurface于近日发表在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高效能!低成本!新型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发布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发布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
    2025-04-14 14:27:06
  • 1.1亿!北京中医药大学采购科研设备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就“国医国药拔尖人才培养未来学习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BXM20250215215846/TC251906...
    2025-02-21 09:12:52
  • Molecular Devices重磅推出最新一代lmageXpress HCS.ai智能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

    ImageXpress HCS.ai系统融合了先进的光学技术、直观的操作软件和强大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能力,旨在为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
    2025-01-24 10:24:37
  • 长光辰芯科创板IPO终止,原计划募资15.57亿元

    近日,上交所发布消息,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辰芯”)与其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递交了撤回首...
    2025-01-10 13:55:54
  • 蛋白晶体成像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蛋白晶体成像仪,项目编号:0811-244DSITC3358,招标范围:蛋白晶体成像仪 壹套,招标机构:上海东松医疗科技...
    2025-01-08 09:17:08
  • 创锐光谱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 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近日,大连创锐光谱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后,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推进SiC晶圆缺陷检测、...
    2024-12-23 10:51:2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