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养生风潮驱动燕麦市场,低温熟化工艺打造优质产品
2022年11月03日 13:37:21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点击量:3884

燕麦的需求量上涨,一方面是因为燕麦的保健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让燕麦的品质和适口性提高。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和体重管理越发重视。“健康市场”扩大。以燕麦谷物为代表的食品需求量激增,燕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爱美且注重养生的女性群体来说,燕麦是她们美容养颜、减重的一大选择,她们更是燕麦消费的主力之一。
 
  如今,伴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燕麦经过精细化加工,口感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一些燕麦零食、燕麦面包、燕麦植物肉等深加工产品也不断出现,在丰富产品品类的同时,产品附加值也得到提高,对于促进燕麦产区农户增收也有重要意义。
 
  燕麦是一种世界性栽培谷物,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据了解,欧美国家食用燕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燕麦在我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引发学界关注。如今,随着燕麦的保健价值进一步被挖掘,我国开始大规模栽培燕麦,尤其是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被誉为黄金燕麦主产区,这里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产出的燕麦品质优良。内蒙古全区燕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约为6亿斤左右。
 
  燕麦的需求量上涨,一方面是因为燕麦的保健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让燕麦的品质和适口性提高。低温熟化等加工工艺的运用,不但让燕麦馨香可口,而且燕麦的营养物质也不会大量流失,使其兼具“美味 ”与“健康”。
 
  燕麦片加工要经过 清理去杂、脱壳、水热处理、籽粒切割、压片、干燥冷却、筛分、包装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其中,压片环节至关重要,将燕麦压成片状是为了增加燕麦的粘度,相关研究表明,燕麦的粘度与其健康功效密切相关。所以要改变燕麦的原有结构。
 
  同样的,熟化工艺也是燕麦片加工的核心之一。高温熟化会破坏燕麦的营养物质,使燕麦的保健功能大打折扣。为了突破这样的局限,行业内研发了低温熟化工艺,解决燕麦加工营养流失的难题。其中,蒙北燕麦健康产业集团研发出了“C4超低温保全营养新技术”,突破燕麦加工技术瓶颈,获得多项发明奖。
 
  燕麦营养丰富,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燕麦的市场需求巨大,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各种加工设备及低温熟化等加工技术的加持下,燕麦的品质越来越好,随着设备和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燕麦加工生产上,相信燕麦的品质会“更上一层楼”,燕麦的市场竞争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风口上的老面包子:市场突围与生产困局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
    2025-05-12 14:36:10
  • 从 “人做” 到 “智作”:智能餐饮如何颠覆传统餐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05-09 15:38:50
  • 从违规案例看食品机械企业广告合规之道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25-05-08 15:05:03
  • 以科技创新赋能生鲜乳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鲜乳产量稳步增长。“新鲜、营养、安全”成为选购生鲜乳的关键词。不仅追求产品的新鲜度,更注重其营养成分的保留和安全性,...
    2025-05-07 13:58:40
  • 从枝头到餐桌,桑葚的“鲜”靠什么守住?

    一个曾经“鲜不过一夜”的果品,正借助食品机械延展出多条产业支线,获得更长久、更广阔的市场生命。
    2025-05-06 14:35:03
  • 小樱桃产业:探索鲜食与加工的发展之路

    小樱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鲜食与加工两条路径的选择,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4-30 16:03: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