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浙江首个碳中和学院成立 加大“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2022年10月17日 10:20:33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江鱼 点击量:5196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挂牌成立,这是浙江首个碳中和学院。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围绕低碳化、技术化处理好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实施了“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低碳社会系统运转。
“双碳”意味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这是顺应绿色转型趋势的必然要求。而相关人才的供给和补充则是走好“双碳”之路的关键。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挂牌成立,这是浙江首个碳中和学院。
据了解,碳中和学院由5个本科专业和1个微专业组成,包括正在申请的碳汇科学与技术专业,融合“双碳”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测绘工程专业,以及碳中和与农林固碳减排微专业。
碳中和学院成立后,学校将优化碳中和相关的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推进碳中和领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目前,碳中和学院重点将在生态系统增汇与减排、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农业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减污减碳协同增效等领域,意在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视野与跨领域减排增汇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在碳核查、碳计量、碳监测、碳管理、碳交易、碳减排、碳增汇、碳转化、碳利用等岗位上发挥双碳专业技能。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同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出台,碳中和正式走上规整化道路。
建立专门的学院化一方面将在更加专业化的人才上下工夫。在本科教育阶段,全面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与实践,着力培养具有碳中和与农林固碳减排的综合科学素养,为基础扎实、产业认知、多学科交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碳中和应用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贡献力量,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此外,高校建立碳中和学院将更好得发挥“带头”研究作用,加大相关碳技术攻关,拉动领域技术更新迭代。同时,以高校为中心的碳中和研究体系将带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整合产学研内外部、上下游优质产业资源,实现强、链、链,推动碳中和研究链向高能效转型逐,推动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价值创造能力,为碳中和有关方面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做好“双碳”对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碳中和学院的建立是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的关键一步,是构建新型能源体制、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力。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新浪财经、人民网等)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2025-04-30 11:09:56
-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2025-04-25 13:10:20 -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M-2060S恶臭在线监测系统、M-2060P便携式检测系统及废气治理项目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展示了...2025-04-24 14:23:17
-
三大创新仪器解码多场景环境监测 四方仪器闪耀2025中国环博会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方光电(武汉)仪器有限公司携前沿技术成果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现其以核心传感技...2025-04-24 09:33:09 -
红谱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布局
红谱科技近日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技术迭代、拓宽产业赛道布局、拓展全球销售渠道,还将探索...2025-04-22 10:55: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