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制定了《2022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要求。
2022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
序号 | 项目名称 | 制定/修订 | 项目承担单位 |
食品添加剂标准 10项 | |||
1 |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上海香料研究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2 | 食品添加剂 L-精氨酸(GB 28306-2012)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3 |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氨基乙酸)(GB 25542-2010) | 修订 |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
4 |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GB 1886.243-2016) | 修订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藻业协会、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
5 |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GB 1886.230-2016) | 修订 |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天津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
6 | 食品添加剂 辣椒橙(GB 1886.105-2016) | 修订 |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海关技术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
7 | 食品添加剂 明胶(GB 6783-2013) | 修订 |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国家轻工业三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 |
8 | 食品添加剂 乳酸(GB 1886.173-2016) | 修订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大连大学、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9 | 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GB 1886.103-2015) | 修订 |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华中农业大学 |
10 | 食品添加剂 橡子壳棕 | 制定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青岛大学、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食品产品标准 2项 | |||
11 |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 | 修订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天津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12 | 熟肉制品(GB 2726-2016) | 修订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 |
生产经营规范标准 3项 | |||
13 | 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GB 18524-2016) | 修订 |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 |
14 |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B 31621-2014)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市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
15 | 腌腊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 制定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肉类协会、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 |
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20项 | |||
16 | 水产品及其制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B 5009.206-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民族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17 | 食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GB 5009.222-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民族大学、青岛海关技术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18 |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 5009.185-2016) | 修订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海关技术中心、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19 |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 | 修订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20 |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GB 5009.24-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21 |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 5009.96-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潍坊医学院、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22 |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GB 5009.204-2014) | 修订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3 |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6) | 修订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海关技术中心 |
24 | 食品有机酸的测定(GB 5009.157-2016) | 修订 | 哈尔滨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杭州海关技术中心 |
25 |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GB 5009.31-2016) | 修订 |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 |
26 | 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盐的测定(GB 5009.278-2016) | 修订 | 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南昌海关技术中心 |
27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7-2016) | 修订 | 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28 |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2016) | 修订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29 |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6-2016) | 修订 | 江南大学、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30 | 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潍坊医学院、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31 | 食品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的测定 | 制定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辽宁省食品检验检测院、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32 | 食品中交链孢毒素的测定 | 制定 | 江南大学、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33 | 食品中索马甜的测定 | 制定 |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食品检验检测院 |
34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
35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苯甲酸、苯二甲酸和苯三甲酸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
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2项 | |||
36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 4789.38-2012) | 修订 | 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厦门海关技术中心、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37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 4789.12-2016)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青岛海关技术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 |
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标准4项 | |||
38 | 食品营养强化剂 硒蛋白(GB 1903.28-2018) | 修订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恩施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恩施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富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武汉轻工大学/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
39 | 食品营养强化剂 醋酸视黄酯(醋酸维生素A)(GB 1903.31-2018)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安徽医科大学、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40 | 食品营养强化剂 L-盐酸赖氨酸(GB 1903.1-2015) | 修订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
41 | 肥胖、减脂手术全营养配方食品 | 制定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2025-05-08 15:05:03
-
近年来,我国生鲜乳产量稳步增长。“新鲜、营养、安全”成为选购生鲜乳的关键词。不仅追求产品的新鲜度,更注重其营养成分的保留和安全性,...2025-05-07 13:58:40
-
一个曾经“鲜不过一夜”的果品,正借助食品机械延展出多条产业支线,获得更长久、更广阔的市场生命。2025-05-06 14:35:03
-
小樱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鲜食与加工两条路径的选择,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2025-04-30 16:03:15
-
发展小龙虾深加工产业,成为破解这些难题、延伸小龙虾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在各类小龙虾深加工产品中,小龙虾尾凭借其独特优...2025-04-29 15:49:46
-
从营养角度来看,草莓堪称“营养宝库”。丰富的营养成分,为草莓深加工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品质基础,无论是制作饮品、食品,还是开发保健品,...2025-04-28 13:41:4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