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 2022年08月05日 08:29:45来源:化工仪器网点击:2826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日前,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及搭载的交通四号卫星和闵行少年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句芒号”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同时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首批科研星之一,运行于高度为506公里、倾角97.4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该卫星配置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4种载荷,采用点-面结合、主被动结合的遥感体制,通过“激光+多光谱+多角度+超光谱+偏振”的综合遥感手段,获取森林碳汇的多要素遥感信息,提高碳汇反演精度,将显著提高我国陆地遥感的定量化水平。
同时,为了让卫星一步到位具备高精度森林碳汇监测能力,卫星研制团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从性能提升、配置方式、总体设计上作出创新突破,以“激光雷达波束翻倍、重频提升逾30倍,配置5个多光谱相机进行5角度综合观测”的方案,最终满足了森林碳汇监测的需求。这种主被动联合观测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的优势,同时还能利用激光校准多光谱相机精度,堪称是天基森林碳汇监测的绝佳方案。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利用多波束激光雷达进行植被测高其实是一个抽样测量的过程,通过计算激光到树冠以及地面的时间差计算树木的高度,而卫星一次测量发射出激光的光束数量、发射频次则决定测量精度。为最大程度提升植被测高的数据精度,研制团队通过数据反演、仿真分析、应用测试等实现1秒发射测量激光200次的能力,并对激光雷达所需的卫星环境和硬件配置进行适应性设计,克服散热等难题,最终实现测点间隔由公里级跨越至百米级,植被测高精度大幅提升。
森林碳汇监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还可广泛应用于环保、测绘、气象、农业、减灾等领域,支撑作物评估、植物病虫害监测、灾害应急成像等工作。因此,卫星任务繁多,工作模式极其复杂,按照载荷工作模式组合计算多达47种。
该星将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究等工作,还将服务高程控制点获取、灾害监测评估、农情遥感监测等需求,显著提高我国陆地遥感定量化水平。
(资料来源:人民网)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读专业资讯
- 噪声污染不仅影响日常生活 更要注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2022-08-12 16:00:21
-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亚军团队联合智能工程学院教授蔡铭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交通噪声和中国学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关系。
- 全球首个可量化评价“零碳工厂”标准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迈出“ 2022-08-12 14:25:42
- 近日,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上,中国节能协会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可量化评价的“零碳工厂”标准。
- 夏威夷海域捞出40多吨海洋垃圾!海洋环境污染究竟是近忧还是远患 2022-08-12 14:23:19
- 如果你认为海洋垃圾目前对人类还造不成威胁,亦或是海洋垃圾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仍然较小,那就是一种认知偏差!
- 云南省两部门联合印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 2022-08-12 11:03:03
- 近日,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
- 逆向助力环保升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渐趋常态化! 2022-08-11 16:16:23
- 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走入常态化、标准化,生态环境提升工作将扫清部分障碍,并逐渐将强制惩罚转变为自觉环境保护。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