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企业碳资信评价标准发布 多元机制当好“双碳”优等生
2022年07月19日 13:59:16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江鱼 点击量:7300

在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首个碳资信标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问世。该标准为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当前“碳中和”为代表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多国共识。我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目标和2060碳中和愿景,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些政策为“双碳”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新方向,也对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进入“十四五”规划发展之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双碳”支持力度。近日,在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首个碳资信标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问世。该标准为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规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起草,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沈阳环境资源交易所等十多家机构联合编写。
企业碳资信评价体系采用“业务-资产”二元划分架构,遵循四层推进逻辑,即“评价因素确定”、“评估重要性”、“基准核定”、“基准调整”,最终可以得到AAA、AA、A、BBB、BB、B、CCC、CC、C三等九级的碳资信等级。通过将宏观风险、区域风险、行业风险与企业地位分析相结合,形成企业的业务状况意见。接着,进一步通过分析企业的碳资产和非碳资产,形成企业的资产状况意见。最终通过确定各大行业的评价主题及相应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据介绍,碳资信标准可用于多个场景,包括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信托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提供绿色项目评价依据。根据上半年公开金融统计数据,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6000余万吨。碳资信评价结果可以为银行发放绿色信贷、金融机构发放绿色债券、金融机构申请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支持,为碳中和基金、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提供参考。
另外,碳资信标准作为各级政府评价低碳企业、低碳园区的依据,各级政府的节能降碳目标与绿色降碳体系;相关指数的构建;为ESG评级体系提供参考。
《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能够反映双碳目标下企业偿债意愿和能力的标准,其为企业提供了全面反映当前碳能力的工具,是对企业双碳适应能力和主动进行减排降碳行为的价值评估,同时接轨传统信用评级的财务因素并对接金融资源。不仅如此,该标准与传统的资信评级体系相比,更注重评价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对企业资信的影响,并且重点突出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对企业资信的影响,针对性较强。
事实上,就在今年6月,宁波市启动企业碳资信评价试点工作,部分金融机构已采用企业碳资信评价等级结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注入活水来源。宁波试点工作为全国碳资信体系建设提供了范本以及推广经验。
据相关专家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试点建设工作,不断积累碳资信创新经验。同时,在现有基础上,多行业、多主体、多场景适用的碳资信评价体系将诞生,行业碳资信排行榜等创新产品也将问世。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人民网)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5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机载大气参数测量系统、自研热线含水量仪(LWC)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测得的经度、纬度...2025-05-15 14:22:53
-
预算209.5万元 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购环境监测设备
近日,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委托甘肃众信招标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臭氧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设备,预算...2025-05-13 10:24:01 -
项目名称:福建漳州核电厂3、4号机组安全级导波雷达液位变送器,项目编号:0739-254CNEIC2D02,招标范围:福建漳州核电...2025-05-09 14:36:56
-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2025-04-30 11:09:56
-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2025-04-25 13:10: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