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微生物“迎战”土壤污染,它竟是修复“能手”?
2022年07月07日 17:01:49 来源:环保在线 点击量:2852

有人说健康的土壤环境离不开微生物的存在,也有人说土壤修复需要依靠微生物的力量。以微生物应对土壤污染风险切实可行吗?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土壤环境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影响的不仅是环境,更将可能引发粮食安全相关问题。虽然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起步时间较晚,但随着认识程度的加深及人们对于环保的关注度提高,土壤修复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且,土壤修复价值仍未被完全开发,发展空间巨大!
 
  有人说健康的土壤环境离不开微生物的存在,也有人说土壤修复需要依靠微生物的力量。以微生物应对土壤污染风险切实可行吗?
 
  据了解,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能够令土壤环境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他们在有机物分解、营养循环、土壤团聚等多种生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可以说是靠微生物修复土壤,也可以说是拯救土壤与微生物的关系,令二者再度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
 
  有资料显示,当前微生物的丰富性正在下降,导致种植农作物能力下降、消灭病原微生物和植物的能力下降等等,微生物对于土壤的重要性被点明。
 
  修复能手上线,释放微生物的真实力量尤为关键。国外Symborg公司的商业化产品Methylobacterium symbioticum可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物质;Ceres Biotics公司则形成了自己的菌种库,不同类型的菌种帮助解决不同的土壤环境,最终使农作物受益等等。
 
  近期,我国利用微生物解决土壤污染的新鲜研究案例也不少。
 
  土壤重金属污染怎么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已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资源筛选及植物响应重金属的根际机理方面取得进展,筛选到新的植物资源,且有助于理解植物适应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根际机理。其中,他们发现多种微生物类群丰度在镉污染下显著改变,有理由相信微生物可能维持受镉污染胁迫的多种植物健康生长。
 
  此外,土壤修复也可依赖秸秆物。秸秆还田实践下,我国研究团队在秸秆还田土壤碳效应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后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37.7%,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库库容,难降解有机碳源微生物利用能力显著增强。
 
  从前景来看,生物修复技术存在较好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土壤修复研究与改良,微生物修复土壤的技术水平完善、修复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不过,微生物修复土壤的实践仍不够多,产业化应用及推广也还需要加快跟上,总体来看,微生物修复还有较大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
    2025-04-29 15:47:14
  • 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2025-04-27 14:41:52
  • 预算178万 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4-27 09:46:13
  •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
    2025-04-22 09:43:43
  • 《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中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
    2025-04-21 13:21:53
  •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
    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