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土壤治理进行时 盐碱地变身良田万亩保粮供应
2022年07月07日 10:44:1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江鱼 点击量:5612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因此开发好、利用好盐碱地,对保障粮仓起到重要作用。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 土地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绝症”。盐碱化土地长期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此前,盐碱地改良治理多采用淡水泡田压碱等传统模式,容易出现工程量大、耗水量高等问题,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
据公开数据,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因此开发好、利用好盐碱地,对保障粮仓起到重要作用。
近日,山东省南皮县盐碱地治理成效显著,成果明显。“小偃60”小麦2021年度平均亩产1012斤,较同年当地主栽品种平均每亩增产10%左右。相比当地没有采用耐盐碱品种及微咸水灌溉等技术的麦田,平均每亩增产5%左右。这一成果离不开土壤技术升级更新。
此外,该地区的土地盐碱瘠薄,多数地块盐碱度在0.3%左右。根据试验数据,土壤盐碱度大于0.1%时,一般种子就会受到盐分胁迫,影响正常萌发。同时,由于盐碱地改良技术不足,当地农民普遍挖掘深沟大壑,通过大水漫灌冲走土壤里的盐分,有的地块甚至要反复压几遍水才能勉强达到种植条件,生态扰动大,用水成本高。
如何让盐碱地变身高产田?秘诀精细管理、科技注入,修复技术需创新。一场盐碱地改良科技会战正在悄然打响。
通过实施水库蓄水、管道供水、沟渠排水的“灌排分开、暗管排盐”一系列模式,不仅减少了输水途中水蒸发和渗漏,且外排水含盐量由传统淡水泡田压碱模式的15‰提高到30‰,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对盐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差等问题,该地区还建立了以沼渣、牛粪、耐盐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主的土壤质量提升综合技术,可使盐碱土壤有机质增加、孔隙度增大、容重变小,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提高中重度盐碱地脱盐效率。
据了解,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历时5年,主要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进行改造,将长期遭受旱涝碱灾害的环渤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粮仓”,其中核心技术主要围绕“土、肥、水、种”突破。处在核心区的南皮县就经历了农业生产飞跃。
实际上,盐碱地治理早已在广袤土地持续治理多年。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大力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多台大型排碱专用设备在盐碱地里进行挖沟、放管、深松作业。新技术的介入加快盐碱地治理的脚步,不毛之地正在转向绿色腹地,盐碱地变身粮仓。数据显示,“济麦60”测产平均亩产460.98公斤,成为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盐碱地治理利用是一套“组合拳”。但在过去,治理手段单一,大多利用“挖深沟加大水漫灌”的办法压低盐碱度,才能勉强达到种植条件,但出现大量“保苗不保收”的问题。另外,国内前期运行较多的单层管排盐技术,存在地下水位和排盐碱两个目标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如今,在多个盐碱地改良工程中,通过用塑料膜垂直铺塑,封闭区域,防止盐水内侵,用底层管控水位,上层管冲洗盐碱,真空泵吸力加速渗透的方式,达到了较好的改造盐碱地的目标。
同时以盐碱修复新技术为核心,科研人员还研发了12项实用新型技术,涵盖了现场施工、智能管理、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实现地下管网由地上物联网系统数字化控制,满足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科技网等)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聚焦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建设完善全国重点...2025-05-14 10:26:05
-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2025-05-13 15:00:08
-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2025-05-13 08:55:09
-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2025-05-12 14:36:10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2025-05-09 15:38:50
-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2025-05-08 15:05: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