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共振X射线发射光谱下发现稀土金属价态转变新进展
2022年06月30日 09:16:20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441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丁阳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在高压稀土金属价态转变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共振发射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探测了单质金属铕(Eu)在高压下的电子和晶体结构变化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稀土元素是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磁性激光、光纤通信、新能源、超导、航天航空、军事国防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元素。
 
  价态转变—价电子数的变化,是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反映了局域4f电子在外界(比如压力、掺杂、温度)作用下向非局域化转化的过程,而这种非局域化转化标志着材料中大规模电子关联的开始。在此过程中,由于局域电子和非局域价电子之间的竞争等相互作用,稀土元素会衍生出许多奇异的量子现象,如价态转变、金属到绝缘体的转变、超导等,而这些都会极大影响稀土元素的磁、光、电等物理性质。因此揭示这些变化机制,将为设计研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量子演生新材料,促进新型功能器件诞生及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提供巨大机遇。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丁阳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在高压稀土金属价态转变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共振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探测了单质金属铕(Eu)在高压下的电子和晶体结构变化,压力高达160万大气压。共振X射线发射光谱是迄今为止在高压下研究稀土元素价态变化的最强大的实验技术,它可以提供可靠的电子结构测量,从而能够检测到Eu在高压下电子结构的变化。
 
  他们发现,在约80万大气压的压缩下,Eu中也发生了明显的价态变化,而且价态转变恰好与Eu在相同压力下的晶体结构变化相吻合;并提出Eu中这种电子重构归因于所谓的Promotional模型—4f轨道的电子向5d导带的跃迁导致的结果,为研究稀土元素的价态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模型。
 
  该实验成果是目前国内首次利用共振X射线发射光谱在如此高的压力下研究稀土元素4f的电子结构,极大推进了高压调控4f电子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同步辐射谱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以《80 GPa左右单质金属铕(Eu)的新价态转变》为题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640万元 扬州市中医院采购114套实验室设备

    近日,扬州市中医院发布招标公告,计划对“扬州市中医院中心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预算640万。
    2025-05-14 13:23:11
  • 预算445万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购光度计等

    近日,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5年基础性综合性诊疗能力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5-13 09:16:08
  • 2500万!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就“2025年环境科研能力建设”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509.8万元。
    2025-05-09 09:52:18
  • 预算831万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购色谱等仪器设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西部作物基因编辑与生物育种平台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
    2025-05-09 09:12:18
  • 市场数据丨中标金额攀升95.2% 4月光谱仪中标盘点

    据化工仪器网不完全统计,4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可统计到的光谱仪中标数量为175套,中标金额为5513.46万元,平均单价为31.51万...
    2025-05-08 15:32:13
  • 预算253万 青海大学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青海大学就“青海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极端环境适应机制方向)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53万元。
    2025-05-08 09:44:3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