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迎接“第四次浪潮” 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正迈向新的台阶
2022年06月22日 15:03:50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Lani 点击量:4829

生物经济是指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已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标志着生物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此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都提出,要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生物经济是什么?小到一颗种子、一剂疫苗,大到一家电厂、一片产业园区,都可能属于生物经济的范畴。生物经济是指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生物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
生物经济有两大核心,一是生物技术,二是生物资源,发展空间都十分广阔。《规划》中明确提出,生物经济要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
自《规划》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如在陕西杨凌的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科研团队采用生物育种技术,短短几个月内就完成了玉米近400个世代间的转化;在上海张江的细胞和基因产业园,有关T细胞免疫治疗的研发有望为患者带来抗癌新希望;在山东菏泽国能单县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项目中,以秸秆为燃料进行的生物发电,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秸秆焚烧问题,每年还净减排二氧化碳逾10万吨、二氧化硫约1500吨。总体来说,我国生物经济的规模正在迈向新的台阶。
《规划》还明确了将满足人民群众“医”、“食”、“美”、“安”新需求作为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培育壮大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四大支柱产业。
其中医疗健康领域最受关注,《规划》要求要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领域事关百姓饭碗,《规划》提出要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领域潜力巨大,《规划》指出要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最后在生物信息领域,《规划》要求面向重大疾病,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等。
此外,坚持风险可控也是发展生物经济的重要原则之一。《规划》提出,一方面是要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是要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守好安全底线,也要积极创新监管,才能为生物技术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此,《规划》提出,建设若干生物经济先导区,先行先试科技创新、准入与监管等生物经济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举措。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索。
生物经济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接下来,各地方和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共同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壮大,确保《规划》目标和整体战略任务落地落实。”
相关资料下载: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余杭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及辅助系统采购项目(二次)”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870.1...2025-04-29 10:33:54
-
4月26日,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16亿人民币,设立复旦大学青年创新中心基金,支持学校科技创新和...2025-04-28 10:10:55
-
深圳先进光源研究院就“光学元件表面检测设备”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80万元。2025-04-27 13:27:51
-
预算334万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购仪器维修、维护、保养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就“污染源监测运维项目-实验室监测仪器维修、维护、保养(2025)”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334...2025-04-16 10:14:32 -
此轮公布的15份处理决定涉及15所院校21名人员,其中有5所是985大学,3所是211大学。2025-04-15 14:31:04
-
河南省:2025年度院士工作站和2024年度中原学者工作站名单公示
日前,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5年度院士工作站和2024年度中原学者工作站拟建站单位名单公示》,拟建设2025年度院士工作站2...2025-04-14 11:31: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