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浓度攀升与“惯性升温” 二氧化碳难题或许更加复杂
2022年06月09日 09:12:26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5609

尽管我们对于如今大气的二氧化碳状况并不能报以乐观的态度,但是从目前的治理措施以及整体的工作推进来说,效果也是值得认可的。不过与此同时,伴随着二氧化碳治理的持续,依旧有许多问题我们需要直面并且思考如何解决。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全球变暖是目前困扰我们的环境难题之一,但在几年的奋斗中,如今再提到这个词,大家应该少了几分无奈,多了几分自信。尽管我们对于如今大气的二氧化碳状况并不能报以乐观的态度,但是从目前的治理措施以及整体的工作推进来说,效果也是值得认可的。不过与此同时,伴随着二氧化碳治理的持续,依旧有许多问题我们需要直面并且思考如何解决。
 
  就在最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公开了一组数据:NOAA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今年5月测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达到421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历史峰值,比工业化前水平高50%以上,为数百万年以来最高值(数据来源:科技日报)。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大气整体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海水缺氧并酸性增强的主要诱因,而这一数据无疑是在警告人们二氧化碳的威胁依旧在加剧。但从长期治理规划来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并非意料之外的,现阶段我们的主要治理目标依旧是先实现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率的清零,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达峰”。
 
  不过,影响新的研究针对增长率的清零也发出了新的警告。根据英国媒体6月初发布的一项模型研究成果显示,即便我们立刻停止碳排放,世界仍有42%的可能惯性升温,而如果按照2029年实现碳达峰的计划来看,到那时候,世界将会有66%的几率惯性升温1.5℃。并且,如果我们做不到2029年实现碳达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惯性升温的可能性以及严重性都会进一步提升。这个结论警告了人们全球变暖带来的长期影响比想象的更糟糕的同时,也凸显了采取缓解措施的急迫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今看起来更加复杂的二氧化碳难题呢?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治理的方式上。
 
  事实上,惯性升温的原因是过去排放的温室气体带来的连锁反应,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避免这种“蝴蝶效应”那么理论上也就能减少惯性升温产生的记录。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除了减排,增加环境的碳转化能力或许就是关键。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涉及的便是固碳。而固碳方式又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固碳和人工固碳。
 
  天然固碳,直白地说就是环境保护。植树造林任何时候都是调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方式,并且植物光合作用固碳的同时,还会释放氧气,本身还参与环境自我调控的过程。,从现阶段看,这植树造林无疑是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同时优化大气环境的结构的理想手段。
 
  人工固碳则是通过现代技术捕捉空气、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并合理地处理或利用它们的固碳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仪器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应用来说,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从长期的碳治理工程来说,人工固碳相当于可以人为的加速固碳速度,这对于加速二氧化碳治理是可靠且关键的。
 
  总得来说,面对二氧化碳浓度攀升以及可能出现的惯性升温,我们环境治理与固碳技术发展的脚步只能加速,不能停滞。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
    2025-04-29 15:47:14
  • 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2025-04-27 14:41:52
  • 预算178万 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4-27 09:46:13
  •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
    2025-04-22 09:43:43
  • 《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中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
    2025-04-21 13:21:53
  •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
    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