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吃面条会更易发胖?被污名化的碳水化合物
2022年03月03日 13:08:26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5663

“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这是晋代束晳《饼赋》中的内容,其中的汤饼便是我们熟悉的面条,而从诗的背景以及内容不难看出,面条作为一种借而充饥的传统食物,在我国拥有着非常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即便在我国如此繁荣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据的重要的位置。但就是这样一种食物,如今却开始被不少人所抵制,而抵制的原因和一个字扯上关系——胖。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这是晋代束晳《饼赋》中的内容,其中的汤饼便是我们熟悉的面条,而从诗的背景以及内容不难看出,面条作为一种借而充饥的传统食物,在我国拥有着非常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即便在我国如此繁荣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据的重要的位置。但就是这样一种食物,如今却开始被不少人所抵制,而抵制的原因和一个字扯上关系——胖。
 
 
  近几年,网上越来越多的“伪科普”将面条和发胖联系在一起,诸如“面条会让人发胖,不能和蛋白质同时摄入,要避免晚上食用”的言论接连不断,甚至还有人从碳水化合物的就角度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好像合理的解释,并将碳水视为一种影响变美的“坏”营养素,那么真的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体发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其实是由于能量的吸收以及消耗造成的。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一天的摄入量大于他的消耗量,那么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在身体上,而这些脂肪带来的直观表现便是体重的增加。换言之,并不是说摄入了碳水就容易发胖。
 
  不仅如此,碳水还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而几乎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在稳定运作的时候都需要消耗能量,而碳水作为一种提供能量的载体,对于我们而言就像是提供活力的燃料。
 
  此外,对于晚上不应该吃面或者说晚上不应该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说法,其实也是错误的。碳水化合物只是一种总称,而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其实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晚上,人体的消化功能会减弱,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相应地放缓,因此如果摄入的碳水是属于那种易消化的类型,那么确实会对间接的引起体重增加,但事实上,我们熟悉的碳水化合物中其实存在许多消化缓慢的类型,例如豆制品。而在面条的大家庭中,其实也存在全麦面条、谷物面条这种消化缓慢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只要选择得当,晚上吃面并不是我们变胖的主要原因。
 
  至于蛋白质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按照此前营养学家给出的建议来看,每顿饭中不但要有蛋白质,还尽量应该做到蛋白质、碳水、蔬菜的比例为1:1:2,这样才更利于健康以及体重的维持。
 
  总得来说,人们对于饮食与肥胖的误区,其实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错误的生活习惯找借口,想要维持好的体型,饮食和运动缺一不可。比如在面条上纠结,完善自己的生活作息其实更重要。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聚焦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建设完善全国重点...
    2025-05-14 10:26:05
  • 中国柠檬产业蓬勃发展进行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
    2025-05-13 15:00:08
  • 预算210万 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
    2025-05-13 08:55:09
  • 风口上的老面包子:市场突围与生产困局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
    2025-05-12 14:36:10
  • 从 “人做” 到 “智作”:智能餐饮如何颠覆传统餐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05-09 15:38:50
  • 从违规案例看食品机械企业广告合规之道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25-05-08 15:05: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