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婴儿粪便中检出塑料微粒!“十四五”塑料污染防治方案亟待落实
2021年09月27日 11:05:0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江鱼 点击量:10541

一次性塑料收集困难、销毁更难。针对塑料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从源头到处理环节全面布防。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塑料作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基础性材料,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但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负荷,造成严重污染。塑料掩埋在土壤中,难以降解,破坏土壤营养,挤占土地空间。近日一项关于微塑料的研究再次让塑料成为人类命运共同议题。南开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研究发现婴儿粪便中被检出的塑料微粒数量多达成人的13.8倍。这意味着塑料已经入侵到人们起居生活。
一次性塑料收集困难、销毁更难。针对塑料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从源头到处理环节全面布防。
塑料的双重危害:污染环境、危及人类健康
塑料无处不在:快递塑料包装“层层深入”,餐饮塑料废品随处可见。侵占土地、污染空气和水体环境。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另外,塑料也造成社会经济问题。例如,废旧塑料难降解,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废品将随风、河流辗转到海洋,同时受到光照、风化、海水浸泡等自然干预,被撕裂成无数个微塑料碎块。微塑料是一种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人类肉眼难以分辨微塑料,微塑料被形象地称为海中PM2.5。
微塑料与普通塑料相比,更为可怕。它的颗粒直径太小,不易被生物降解,易于附着在不同类型的物质上,多见于灰尘、食物、瓶装水中,对环境危害更大,也更易散播和被食物链摄取,甚至会通过食物链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
如果人类每周会多摄入5克重的微塑料,部分微塑料难以随粪便排出,而是会积在身体器官或血液中。此外,塑料微塑料还会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对细胞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微塑料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已经显示出炎症、细胞停止运作和新陈代谢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南开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研究中,选取的两份胎粪样本均含PET微塑料和PC微塑料;所有成人粪便样是成人13.8倍。 新生儿胎粪样本中的PET微塑料含量为12000ng/g, 接近成人水平。这样的数据无疑为人们敲响警钟:塑料治疗刻不容缓。
三个环节部署任务 确保塑料污染治理有效运行
对于塑料污染治理,《方案》从生产源头、消费流通、最后处理三个环节部署任务。
在塑料生产源头,积极推动减少塑料生产和使用量,稳妥、科学推广塑料的绿色代替品等。政府积极推行绿色塑料制品,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等危害环境的产品;减少商品过度包装,从产品材质上提高其易回收性、易循环。
在流通环节中,加快塑料回收利用的规范,包括规范塑料的回收和清运、建立完善的塑料废弃物处理体系、加大塑料废物再生利用度等。政府要减少零售、餐饮等服务领域一次性塑料餐具、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量;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则,督促指导电子商务、外卖等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落实尽快落实,减少电商商品的二次包装。
最后是塑料处理环节开展行动,有针对性加大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任务,提升塑料垃圾绿色处置水平等。城市中则需要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力度,形成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提高塑料收集、转运效率。
早在2020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如今《方案》出台,明确塑料污染治理细则,从塑料的从源头上减少生产和使用量,有利于解决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广、价值低、收集难的痛点,强化科学方法支撑,形成循环式塑料污染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塑料污染治理达到更高水平。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2025-04-27 14:41:52
-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2025-04-22 09:43:43
-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