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从无到有颠覆性突破!我国科学家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2021年09月24日 15:47:1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杨 点击量:9012

经过各种优化,科研团队成功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途径简化至11步,并实现了精准调控。人工合成淀粉在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下,表现模式和自然生产的淀粉别无二致。
二氧化碳是什么?空气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成为了温室效应元凶之一。
低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除了低碳减排之外,如何有效捕获利用二氧化碳并转化成经济价值推动市场发展,同样是降低自然界二氧化碳含量的重要举措之一。2021年六月我国发改委《关于请报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以及冰岛近期投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器Orca都是为了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多的问题。但是捕获后的二氧化碳如何处理,对于以收益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让人振奋的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研团队经过6年探索,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淀粉分子的人工合成。相关成果北京时间24日由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是它确实由我国科学家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颠覆性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创建出电/氢能驱动二氧化碳从头合成淀粉的途径,比自然路线反应步数更少,淀粉合成速率更快,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
与环境问题一样,食物问题一直是全球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无论是杂交水稻还是转基因食物,都是科学家们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获得更多淀粉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农作物受到生长周期和种植面积以及天气状况的制约,想要快速获取更多淀粉,一直是科学界难题之一。
2015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科研团队启动了人工合成淀粉项目。计划将热电厂和水泥厂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分离出来作为原料,将低密度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电/氢能作为能源,形成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然后再设计出从碳氢化合物到淀粉的生物合成过程。经过各种优化,科研团队成功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途径简化至11步,并实现了精准调控。人工合成淀粉在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下,表现模式和自然生产的淀粉别无二致。
据了解,人工合成淀粉项目成果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但是按照目前的技术参数,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平均年产量,这为淀粉生产的车间制造提供了可能。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报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期,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新”建设,带动产学研协同与生产力提升。2025-05-13 16:08:32
-
项目名称:大连院2025年国拨课题资本性项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项目编号:0712-254032502026,招标范围:气相色谱...2025-05-13 13:52:00
-
华谱科仪宣布完成过亿元Pre-B轮融资,由京国瑞基金和北工投资旗下北京高精尖基金联合领投,老股东弘晖基金、架桥资本跟投,长海资本担...2025-05-13 09:04:53
-
仪器聚焦丨热点重点大盘点 仪器行业本周要点速递(2025年第13期)
本周化工仪器领域的最新动态有中办国办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工信部部署202...2025-05-12 10:24: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采购检验及科研用实验供应品”发布招标公告,预算316.18万元。2025-05-09 09:24:04
-
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就“新增与更新专业仪器设备”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51万。2025-05-09 09:09: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