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糯玉米比甜玉米更容易发胖?吃玉米也是门学问
2021年09月15日 13:18:3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827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历史悠久,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这也导致了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中,“时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而现在秋意渐浓,玉米作为秋季的时令食材,自然也是这个季节不可或缺的桌上美食。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历史悠久,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这也导致了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中,“时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而现在秋意渐浓,玉米作为秋季的时令食材,自然也是这个季节不可或缺的桌上美食。

尽管,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明朝中期才开始传入中国,但由于其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很快就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作物,并逐渐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玉米产量、进口量都非常高,根据此前网上公开的数据来看,仅2019年,我国的玉米播种面积达4496.8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为6.32吨,总产量达2.61亿吨,同期进口量479.3万吨,而2019年玉米消费量为27558万吨。
玉米的受欢迎与其作为农作物以及粮食的价值是脱不了干系的。一方面,玉米作为一种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都很强的粮食作物,可以作为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其副产品还是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领域重要的原材料;另一方面玉米廉价但营养价值丰富,像我们一般食用的玉米,其维生素为稻米、小麦的5-10倍,并非富含镁、钙、胡萝卜素及膳食纤维,对于维系人体健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作为秋季的时令食物,玉米还能去秋燥、健脾、利尿消肿,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夏秋交替。
目前市面上的玉米种类也非常丰富,按用途分,有粮用饲用品种、菜用品种等,而一般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主要是菜用品种的玉米,像我们熟悉的甜玉米、糯玉米、玉米笋便是这个大类中的小类。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人买玉米都是根据自身口味习惯来选择的,但事实上,即便甜玉米和糯玉米这种小类上的品种差距,在影响价值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有时候和群众的认知还会有所不同。例如许多人认为甜玉米糖分足,不利于减肥的或者高血糖患者食用,所以去选择糯玉米,但事实上血糖控制不好或者有控制体重需求的人,更应该选择甜玉米。甜玉米水分大热量低,相对来说糯玉米营养物质更多,但是对于身体负担也更大。
另外,许多人会在煮玉米的时候加入少量的碱,让玉米中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结合型烟酸变成游离型烟酸,增加其营养价值。但事实上,这个并不是绝对的。烟酸缺乏会产生癞皮病,因此在一些低烟酸饮食的国家,确实可以通过煮玉米加碱来增加烟酸的摄入。但是我国饮食文化中鱼肉类及面食摄入丰富,因此烟酸供应相对充足,不需要通过玉米来补充烟酸。相反,由于碱的影响,玉米中的维生素B1和B2会损失掉,而维生素B1和B2却是大部分国人摄入不足的营养素。因此,就实际情况来说,煮玉米其实是不建议加碱的。
除了这些之外,不少居民还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玉米能够帮助消化系统。尽管作为粗粮,玉米确实能够起到促进肠胃清洁的作用,但是这有个前提条件就是食用者的肠胃本事属于健康的状态。对于消化系统不太好的人来说,吃太多玉米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
因此,综合来说,玉米虽好,但是其中有不少学问。如果是日常作为美食,选喜欢吃得就好,但是如果打算当做食疗养生,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不同种类玉米的不同功效。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聚焦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建设完善全国重点...2025-05-14 10:26:05
-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柠檬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2025-05-13 15:00:08
-
近日,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5年煤基油国家质检中心奖补资金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2025-05-13 08:55:09
-
新乡俊杰、河南中雪等众多企业也相继推出同类产品,甚至有企业将老面小笼包引入烧烤市场,拓宽应用场景。2025-05-12 14:36:10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2025-05-09 15:38:50
-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2025-05-08 15:05: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