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与壁仞科技共建“智能芯片与生态联合实验室”
2021年03月09日 09:39:19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点击量:3773

3月5日,壁仞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智能芯片与生态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并揭牌。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3月5日,壁仞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智能芯片与生态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并揭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金隼,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邹卫文、薛广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张丽清、联合实验室主任梁晓峣,壁仞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文,联合创始人洪洲、焦国方、徐凌杰,以及壁仞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杉等出席仪式。
 
<font class=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院士(左)与壁仞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文(右)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图源上海交大)
 
  毛军发在签约揭牌仪式的致辞中表示,智能芯片与生态的相关研究是上海交大支持国家振兴集成电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模块。壁仞科技拥有强大的智能芯片工程能力,能够与上海交大的科研和人才培养能力形成互补。联合实验室将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智能芯片与生态领域的全面发展。
 
  张文表示,打造一块成功的“中国芯”,需要前瞻性的技术与科研布局,以及的人才团队。希望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从科研与人才培养这一源头出发、推动芯片工程技术突破的新路径,携手为中国打造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智能芯片,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
 
  张丽清对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产学研合作始终是上海交大发展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在芯片领域,打通从科研到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至关重要,相信联合实验室未来能够帮助双方共同攀登芯片的高峰。
 
  联合实验室主任梁晓峣以芯片巨头的历史成功经验为例,强调了高校科研对于芯片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未来,联合实验室将通过联合研发、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校企人才合作培养等多种方式,各取所长,形成高效互补的协作机制,从而在通用架构、智能芯片软件与生态、存算一体化、芯片集成与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
 
<font class=
壁仞科技与上海交大签署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图源上海交大
 
  邹卫文与唐杉在双方领导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协议;毛军发与张文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未来,双方将依托这一合作平台,围绕智能芯片与生态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及人才培养进行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中国智能芯片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900万 中日友好医院采购医疗设备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就“ 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第十批”发布多项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900万元,涉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PCR仪、彩色超声...
    2025-01-23 10:49:52
  • 高速芯片测试系统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高速芯片测试系统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811-244DSITC3290,招标范围:高速芯片测试系统 1套,招标机构:上海...
    2024-12-30 10:53:09
  • 12吋晶圆/芯片自动光学检测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12吋晶圆/芯片自动光学检测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29-244OIT391612,招标范围:第1...
    2024-10-25 10:28:28
  • 革新医疗诊断速度:新型扫描仪实现秒级医学成像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手持扫描仪,可在几秒钟内生成高度详细的3D光声图像。
    2024-10-08 15:01:17
  • 塔塔集团与ADI成立战略联盟,共探印度芯片制造新机遇

    近日,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与全球模拟芯片巨头ADI(Analog Devices Inc.)宣布建立战略联盟,双方...
    2024-09-24 09:34:45
  •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助力光子产业创新发展

    日前,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光电子先导院”)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西安财金城市更新基金、西科控股、光子强...
    2024-08-22 08:56:1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