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10月1日起,医疗器械将实行“实名制”
2020年08月27日 16:52:34 来源:制药网 点击量:10757

近日,有新闻报道称,浙江省医疗器械唯 一标识(UDI)实施工作推进会指出,从2020年10月1日起,新上市的一批医疗器械都必须赋上UDI码,拥有属于自己的“身 份证”。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近日,有新闻报道称,浙江省医疗器械唯 一标识(UDI)实施工作推进会指出,从2020年10月1日起,新上市的一批医疗器械都必须赋上UDI码,拥有属于自己的“身 份证”。
 
  据相关企业介绍,医疗器械“身 份证”类似于商品的条码,它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包装信息等,后面部分主要是企业生产的动态信息,该码可以实现全流程的管理,甚至可以关联到医院的电子病历。
 
  据悉,UDI是英文Unique DeviceIdentification的缩写,素有医疗器械“身 份证”之称,但是要注意,UDI重要的不仅仅是唯 一性,更重要的是串联性。一位业内专家曾表示,其实UDI就像一个身 份证,其他的HCBS、医保编码就像一堆银行卡号,他们都由UDI串联在一起,所以在设计UDI编码时,也要和其他编码做对应。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UDI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2019年6月27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医保医用耗材的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7月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探索形成从源头生产到临床使用全链条联动医疗器械唯 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启动》,表示要建立医疗器械UDI系统。12月20日又发布了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医疗器械唯 一标识基本要求》,提出该标准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之所以,国家频频推进UDI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因为,为每个医疗器械赋予身  份证,实现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透明化、可视化,提升产品的可追溯性,是医疗器械监管手段创新和监管效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对严守医疗器械安全底线、助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在我国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医疗器械唯 一标识系统建设工作的确急需加速开展。
 
  目前,国内已基本建成唯 一标识系统框架,实现唯 一标识创建、赋码、数据上传下载和共享。在浙江省此次对UDI实施工作的推进下,未来全国普遍实施医疗器械唯 一标识系统或将加速到来。而在大环境影响下,也或将加快医疗器械全国范围带量采购的进程,同时推动DRGs点数法付费的实施。总的来说,改革从来不是单一方向的突破,随着医疗器械领域的不断革新下,必将为医改的持续推行夯实基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国产原料药加速进军欧洲市场,多家药企获CEP证书

    近期,国内多家药企在国际化征程中迈出重要步伐,其原料药产品相继获得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CEP证书),为国产原料药进军欧洲市场注入了...
    2025-04-30 16:04:52
  • 医药板块基本面持续向上复苏,重点关注这些方向

    4月29日,有机构在研报中表示,医药板块基本面持续向上复苏,政策持续向好,本周重点关注医药创新成长主线(创新药催化不断)。机构还建...
    2025-04-29 15:51:16
  • 国产创新药企加速崛起:更多公司即将进入扭亏为盈阶段

    有基金经理表示,更多的公司即将进入扭亏为盈的阶段,让市场看到优质创新药公司前期的研发投入,最终是可以带来真实业绩兑现的,从而提高了...
    2025-04-28 13:52:08
  • 国产创新药逐鹿国际市场,已有8款新药成功闯关美国FDA

    自2019年头个国产创新药闯关FDA成功以来,获FDA批准上市的国产原研创新药已经增至8款。
    2025-04-27 14:51:45
  • 七部门重磅部署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券商力荐掘金AI医疗未来新机遇

    日前,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总体要求: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
    2025-04-25 16:59:11
  • 华北制药、浙江医药等4家药企一季度实现业绩翻倍增长

    4月23日,一大批药企集中披露2025年一季报,其中赛升药业、金凯生科、华北制药、浙江医药四家药企今年一季度实现业绩翻倍增长。
    2025-04-24 16:07:2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