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科技前沿>正文

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谱学方法表征长程耦合半导体量子比特
2020年08月24日 15:42:04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023

如何实现多量子比特扩展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利用微波谐振腔中的光子作为媒介实现比特间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具潜力的扩展方式之一,而这一方案的首要条件是实现量子比特与微波谐振腔的强耦合(量子比特与微波谐振腔的耦合速率大于比特、光子的耗散速率)。

  【化工仪器网 科技前沿】近年来,有关半导体量子计算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青睐,原因在于传统半导体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如果能够以半导体技术实现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的后续部署将可以更加顺利。
 
  基于此,我国科学家积累了多项半导体量子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诸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教授研究组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点中制备了高速操控的单电荷量子比特(2013)和杂化量子比特(2016),演示了两电荷量子比特的受控非门(2015,图1(a)),并在上首次演示了半导体三量子比特的受控操作(2018)等。
 
  如今,如何实现多量子比特扩展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利用微波谐振腔中的光子作为媒介实现比特间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具潜力的扩展方式之一,而这一方案的首要条件是实现量子比特与微波谐振腔的强耦合(量子比特与微波谐振腔的耦合速率大于比特、光子的耗散速率)。
 
  但是,由于传统谱学方法无法对光子造成的调制作用寻址,仅能对单个比特依次进行表征、调节,因此在对多比特杂化体系的性质表征、比特参数调节时存在困难。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实现两个半导体量子比特与微波谐振腔强耦合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谱学方法并系统表征了两比特间的耦合强度演化。研究人员制备了千欧姆量级的高阻抗SQUID(超导量子干涉器)阵列谐振腔,大幅提高了半导体量子比特与谐振腔的耦合强度,实现了两个非近邻量子比特间的强耦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发展了新型谱表征方法。
 
  与传统表征方法不同,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两个量子比特的工作频率得到两比特相关演化谱,发现这一演化谱随比特小工作频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几何图案,并系统分析了图案随体系特征参数的演化规律。该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参数空间)对杂化系统进行表征,提供了一种在多比特情况下也适用的新型谱学表征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表征多比特杂化系统、调制比特参数的效率,为研究以光子为耦合媒介的多比特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资料参考:科技部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谱方法表征长程耦合半导体量子比特)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国产半导体真空泵企业完成5亿元融资 加速国产化进程

    国内半导体真空泵企业北京通嘉完成5亿元融资,由北京新材料基金领投,多家机构跟投。资金将用于研发、市场拓展及人才引进。
    2025-04-10 15:49:59
  • 新型半导体技术造就世界最小LED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狄大卫教授和赵保丹研究员团队,成功研发出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其降尺寸过程仅造...
    2025-03-21 11:01:14
  • 核心装备赋能半导体创新 雷博科仪闪耀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在本次展会现场,雷博科仪携五大优良仪器——AC200匀胶机、DM200-SE显影机、HP100-SE烤胶机、EC400有机-金属真...
    2025-03-18 15:11:24
  • 天准科技募资不超过9亿元 加码布局工业视觉等三大领域

    2月12日,天准科技宣布发行9亿元可转债,资金用于工业视觉装备及精密测量仪器、半导体量测设备及智能驾驶控制器的研发及产业化。
    2025-02-14 14:26:19
  • 复旦大学分子束外延(MBE)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复旦大学分子束外延(MBE)采购项目,项目编号:3109-244Z20243037,招标范围:分子束外延(MBE),1套...
    2024-12-21 13:17:40
  •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1.5% 制造业高端化持续推进

    《中国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飞机制造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增加值分...
    2024-12-17 14:40:3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