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多种自主研发技术设备 助力可燃冰无害化开采
2020年04月01日 17:08:24
来源:仪器网 点击量:4064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具有较高的燃烧值,由于其外观像冰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了我国可燃冰开采的新成就,即在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后,我国海域可燃冰的第二轮试采也取得了圆满成功。截至3月30日,此次试采时间持续42天,累计天然气产量为149.86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达到3.57万立方米,创造了“产气总量大和日均产气量高”两项新纪录。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具有较高的燃烧值,由于其外观像冰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
可燃冰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固态残渣、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理想清洁能源之一。在我国海域内,可燃冰有着十分广泛的储藏量,据相关测算,我国海域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达800亿吨油当量。然而,不论是垂直井钻还是水平井钻,可燃冰开采所面临的难度都是巨大的。首先是开采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可燃冰的开采仍旧处于一个研究试验的阶段,尚未开发出成熟的开采技术;其次就是可燃冰开采成本巨大。
但重要的还是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可燃冰呈固态,不会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在从海底到海面的运送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让海底可燃冰中的甲烷(温室效应为CO2的20倍)逃逸到大气中去,将对大气环境造成无法想象的危害。同时,可燃冰一旦汽化,“封存”它的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性,不仅会对海底管道、开采平台及科学仪器造成破坏,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从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确保环境安全、生产安全是可燃冰的开采过程中的头等大事。
可喜的是,我国地质调查局的科技团队用两年多时间,自主研发了12项核心装备,并成功掌握了以水平井为核心的32项关键技术,协助完成了本次试采任务。而且在开采过程中,技术人员综合考虑了可能会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利用多种自主研发的技术设备,保证了此次可燃冰的无害化开采。
在安全方面,开采人员利用压力调控、钻井安全、流动保障等技术,打造出了一个覆盖整个开采过程的保护系统,确保了地层的稳定和井筒安全。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试采井内、井周、水体和水面布置了多组传感器与监测设备,对监测储层温度压力、地层形变、甲烷含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开采过程没有破坏海底结构、引发地质灾害或者造成甲烷泄漏,有效维护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清洁和稳定。
毫无疑问,可燃冰在未来的市场前景是一片光明。本次开次过程中运用到的多种技术设备,有效提高了可燃冰开采的规模和效率,推动了我国可燃冰的产业化进程。然而,从开采到民用化、商业化的征程中还有不少的障碍需要去克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这一能源很快就会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资料来源:科学网)
编辑点评: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呼吁保护环境,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十分友好。但是,可燃冰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冻土中,开采、运输、储存难度都很大。但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我国不仅成功才开了大量可燃冰,还能保证不破坏地质结构,不污染开采地环境。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预算209.5万元 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购环境监测设备
近日,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委托甘肃众信招标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臭氧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设备,预算...2025-05-13 10:24:01 -
项目名称:福建漳州核电厂3、4号机组安全级导波雷达液位变送器,项目编号:0739-254CNEIC2D02,招标范围:福建漳州核电...2025-05-09 14:36:56
-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2025-04-30 11:09:56
-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2025-04-25 13:10:20 -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M-2060S恶臭在线监测系统、M-2060P便携式检测系统及废气治理项目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展示了...2025-04-24 14:23: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