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环境DNA”研究获发展 环境检测仍是环境保护关键
2019年02月19日 08:54:54
来源:中国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13170

近日,美联社报道称,美国缅因州研究人员正在通过研究稀有鱼类生活水域的DNA来保护仅存于当地14个湖泊及池塘中的稀有鱼种,避免物种灭绝的现象发生。根据新闻报道,有关研究人员收集研究“环境DNA”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收集稀有鱼类及其生存环境相关微生物的基本信息,确保其生存环境的稳定。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近日,美联社报道称,美国缅因州研究人员正在通过研究稀有鱼类生活水域的DNA来保护仅存于当地14个湖泊及池塘中的稀有鱼种,避免物种灭绝的现象发生。根据新闻报道,有关研究人员收集研究“环境DNA”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收集稀有鱼类及其生存环境相关微生物的基本信息,确保其生存环境的稳定。

显然这种方法比传统刺网捕鱼的方法更加便捷,同时入侵性更低,并且能规避为了保护而伤害鱼类的风险。但同时,也间接承认了人类部分研究方式对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

显然这种方法比传统刺网捕鱼的方法更加便捷,同时入侵性更低,并且能规避为了保护而伤害鱼类的风险。但同时,也间接承认了人类部分研究方式对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
此次研究的初衷意在保护稀有鱼类,但是无论是客观侧面还是主观意识上来说,人类活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物种濒临灭绝的原因主要有3个:物种入侵、过度捕食、环境破坏,而这三点都和人类发展脱不了关系。面对物种入侵,根本治理的方法是加强对非法放生的监管力度,以及非法进口的管制;面对过度捕食需要的则是建立起明确的法规,遏制这种现象的持续——真正难处理的,是环境破坏带来的物种濒临灭绝现象,也因此,环境检测相关工作在物种保护上也意义非凡。
一般来说,针对物种保护,环境检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发现问题所在,以温室效应为例。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引起生物生存领域减小、生活环境改变,从而会间接引起部分物种濒临灭绝的情况,甚至在部分生物链较为简单的生态环境中,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稳定性。但是,通过环境检测我们就可以很快的发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原因。通过气象检测仪器,我们可以发现逐年温度的上升趋势,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变暖;而通过二氧化碳检测仪、硫化物分析仪等温室气体检测监测仪器,可以初步发现问题出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不仅如此,随着温室气体检测的进一步升入,有关机构还发现了其对雨水酸化带来的影响,从而能有效的分析出温室效应引起酸雨等有害天气,危害内陆动植物的情况。
而环境检测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同样以温室效应为例。我们在解决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的时候,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减少、限制相关气体的排放。随着检测仪器的飞速发展,一方面,面对工厂这类大量释放废气的地方,硫化物、硝化物检测可以有效的对相关废气排放进行监管控制,另一方面,随着各地陆续建立起大气多参数在线分析系统,大环境下的空气状况能得到有效的监管。
结语:人和自然应该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这么多年来,人类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过自然,及时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能源、原材料依旧是从自然中获得的。同样动植物也好、人也好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是在保护动植物,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参考消息)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2025-04-27 14:41:52
-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2025-04-22 09:43:43
-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