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正文

机器人产权保护备受重视 弥补短板需三方发力
2019年01月23日 09:24:07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点击量:13316

在机器人研发和产权有所进展的同时,产权保护问题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提及,未来,机器人产业的知识产权该如何保护?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近年来,在自动化生产需求加速释放,人口红利因素影响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伴着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潮,自身的机器人市场化发展也迎来不断壮大。据2018年新发展情况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连续六年成为大需求和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和潜力转换持续加快,同时特种机器人也在加速应用领域的开拓与深入。
 
  这些阶段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企业的共同助力,正是两者对于市场布局和领域研发的高度关注,才促进了产业发展的日渐成熟。不过,在机器人研发和产权有所进展的同时,产权保护问题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提及,未来,机器人产业的知识产权该如何保护?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应该怎么建设?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机器人产权保护引重视 短板补齐需三方助力
 
  机器人产权保护引起重视
 
  2013年以来,我国逐渐成为较大的机器人产业市场,5年间市场发展年均增速接近30%,产业规模超过70亿美元,机器人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在此期间,为了满足不断上涨的应用需求,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政府和企业将发展的重点,调整到技术实力的打造与提升之上,自主研发和申请受到高度重视。
 
  受此影响的结果是,多年来我国的申请和自主产权取得了明显的增长,机器人申请无中生有、从少到多,取得了后发而先至的发展。据2017年发布的《机器人知识产权蓝皮书(篇)》显示,我国申请量同期已超过13.7万件,约占总量的30%,排名超越日本、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
 
  但申请增多有喜亦有忧,喜的是这体现出我国机器人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忧的则是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加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打开让国内外交流和沟通变得愈发密切,导致企业间关于的纷争不断加剧,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和产权保护的压力,同时也让有关机器人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
 
  三大难题制约标准化建设
 
  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知识产权和自主数量增多,以及产权内外纷争加剧的现状,如今我国已经在积极的从法律和标准的角度予以规范与解决。
 
  据了解,国家通过分别设立的机器人装备分技术、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等四个委员会,已经制定和发布了100多项国家标准。不过,这样的标准化进程不能算迅捷和完善,只能说是有了“零的突破”,未来,我国对于产权保护和保护的标准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
 
  但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我国还需要解决制约发展的三大难题。
 
  首先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提升从业人员对于标准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知道机器人标准化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是针对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有效的总结与解决共性化和个性化问题,让产品的共性、个性与标准能和谐共存;后是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要理清标准制定的方法和思路,从语言、逻辑、构架等方面,让标准能够被广大群众所理解而实现“现代传播”。
 
  总而言之,机器人产权和保护的标准化建设,不能脱离了用户、产品和市场应用,只有做到了对这三者的全面覆盖和一一对应,才能推动标准的有效制定与实施,才能让中国标准真正的为中国产品和权益谋取福利。
 
  如何改善产权保护现状?
 
  当然,除了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建设之外,推动机器人产权保护的发展,我们还可以从企业、行业等其他层面进行出发,通过多个主体、不同角度的协同促进,合力改善现有发展状况。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合并国外先进企业,引进融合先进技术与经验,提升自己的水平,增强企业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国家还可以设立相应的产权保护中心,建成集申请、授权确权、调解执法、预警导航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此外,行业也可自发组建产权联盟,通过知识产权资源整合和战略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发挥联盟集体力量,推动市场的良性竞争发展。
 
  综上所述,产权保护现状的改善是一个大工程和长期作战,国家政策和标准化建设是主力部队,同时企业、行业、地方政府等的助力也是重要的协作部队,只要将两大部队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就不愁我国的产权保护不能取得长足发展。
 
  编辑点评
 
  为了满足不断上涨的应用需求,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政府和企业将发展的重点,调整到技术实力的打造与提升之上,自主研发和申请受到高度重视。有关机器人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国家政策和标准同步出力,才能保证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原标题:机器人产权保护引重视 短板补齐需三方助力)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国家能源局发布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 提升能源企业发展动能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公平参与市场,提升能源政务服务水平。
    2025-04-29 11:06:13
  • 加速培育技术创新 国家2025颠覆性创新专项申报指引发布

    近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2025-04-28 10:47:21
  • 推动应急装备创新发展 工信部启动工业领域2025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荐工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启动了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工业领域2025版)推荐工作,5月12日起开启申报。
    2025-04-25 13:54:57
  • 共促材料领域创新突破 国资委首次发布央企材料领域“十大基础科学问题”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面向全社会发布了中央企业材料领域“十大基础科学问题”,聚焦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未来材料、稀土材料、生物基材料...
    2025-04-23 13:29:40
  • 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研制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
    2025-04-22 14:31:16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涵盖了时间频率计量、机动车检测、医疗设备、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2025-04-18 16:49: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