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正文

《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公布 智能煤矿指日可待
2019年01月11日 08:57:38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点击量:18107

智能煤矿是利用快速崛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煤炭工业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从人工化、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安全化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1月9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公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对掘进、采煤、运煤、安控和救援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研发应用要求,希望通过“机器换人”来实现煤矿作业的“少人则安”和“无人则安”。
 

 
  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标准,支持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为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应用打造良好环境。未来以煤矿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将迎来全面升级更新,并终实现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能源的安全供应。
 
  智能煤矿加速崛起
 
  近年来,各国对于煤矿资源的重视和开采,丝毫没有因为新能源的出现而下降,美国一直在强调要重返煤炭时期的荣光,我国每年的煤炭开采量也稳居世界前列。煤炭作为需求旺盛的发电能源、工业动力能源、民用商品能源和化工原料,依然是推动各国经济、军事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过,虽然需求和热度没有改变,但发展的成熟度却已有所不同。一直以来,由于煤矿生产系统的庞大复杂,作业环境又极度恶劣,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多,严重威胁煤炭工人的生命。在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所造成的死亡率就高居世界首位,煤炭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的上升,煤炭生产的劳动力优势日渐式微,行业招工难、用工难、留工难问题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安全生产问题多发,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只能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全新的生产方式之上,“智能煤矿”应运而生。
 
  智能煤矿是利用快速崛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煤炭工业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从人工化、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安全化方向稳步前进,以实现对传统采矿业短板的有效突破。
 
  机器人成布局重点
 
  在智能煤矿的建设过程中,机器人被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机器人不仅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的重要载体和集成,同时,其在“机器换人”和技术革新升级方面的价值也十分显著。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方面开启了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并成功研制出了支护、凿岩、装载、采煤、煤矿救援等多种机器人产品。之后,澳大利亚等国家也从煤矿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入手,推动了挖掘机等设备的机器人化升级。
 
  截至目前,早期涉足煤矿机器人研发的国家基本都已实现了普及应用,而它们对于煤矿机器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作业、矿难事故处理救援和煤矿日常监测与维护。
 
  生产作业。应用于该方面的煤矿机器人包括凿岩、掘进、喷浆、采煤、运输等机器人,主要用于煤矿巷道掘进、巷道知乎、采煤运煤等工作;矿难处理与救援。机器人主要负责矿难发生后,进入事故现场进行缓解探测、人员搜救、事故善后等工作;日常监测与维护。利用机器人对井下环境、设备进行监测,协助处理管道清淤等工作,保障开采工程的正常运维。
 
  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煤矿灾害重、风险大、下井人员多、危险岗位多等情况,我国也在积极研发应用煤矿机器人,来相应减少井下作业人数、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矿工劳动强度。但由于研发起步晚、限制多、人才匮乏,当前我国煤矿机器人在技术上还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能源动力问题。我国煤矿机器人能源供应主要为三种,小功率用有限供电,但容易受到井下电网设备干扰,作业距离也有限;大功率用井下供电,但供电品质和稳定性还不足;剩下的电池供应也存在续航能力和作业时间的限制。未来寻找新的动力能源和方式至关重要。
 
  其次是导航通信问题。井下矿中环境黑暗而复杂,对煤矿机器人的适应性、移动性要求颇高,我国在检测、定位、导航、路径规划上,虽然形成了理论与技术,但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同时,对于通信容易受到屏蔽与干扰,通信距离有限等问题,也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后是可靠性问题。由于井下作业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机器人出现故障,不仅会造成巨大损失,还可能引发事故,因此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但在当前,不管是结构的可靠性还是系统控制的可靠性,我国的研究成果还较少,还需通过更多的实践来反馈。
 
  编辑点评
 
  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煤炭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的提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此过程中,煤炭企业需提高认知水平,充分利用新技术,把关键技术做到。
 
  (原标题:《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来了 智能煤矿实现指日可待)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新型采煤机有望解决极薄煤层开采难题

    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研制的极薄煤层高效智能采煤机正式投入应用,它的出现也成为了破解极薄煤层开采难题的关键。
    2025-04-08 11:27:04
  • “AI 煤炭”为我国煤炭产业注入不竭“绿色动力”!

    一项创新性的技术——“工业设备综合诊断运维AI大模型”管理应用平台成功研发与应用,开启了我国工业设备诊断从“人工诊断”“小模型诊断...
    2025-02-11 12:01:18
  • 年生产力达3000台(套)!国内最先进的矿用物探仪器生产基地建成

    近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成功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矿用防爆物探仪器生产基地。该基地拥有目前国内产能最大、产品体系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
    2024-12-27 13:40:04
  • 宁夏计质院新建五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助力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新建五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包括煤灰熔融性测定仪、酒精计、电子液体密度仪、旋转黏度计和电热恒温水浴锅的校准...
    2024-12-25 09:10:24
  • 辽宁大学牵头研制“煤矿冲击地压实验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煤矿冲击地压实验仪”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立项资助。
    2024-11-26 09:13:42
  • 预算434万 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就“2024年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项目-第一批次”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434万元。
    2024-10-25 09:06: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