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本网视点>正文

海洋一号责任重大 五大仪器助力海洋监测
2018年09月14日 13:42:19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7369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了海洋,导致了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伴随着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的污染问题。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了海洋,导致了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伴随着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的污染问题。
 
  从2007年开始,每年夏季我国黄海海域都会遭受绿潮的侵袭。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阻塞航道,破坏海洋生态,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以其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的优势,成为监测浒苔的“利器”,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绿潮早期发生情况。
 
  自2002年5月,我国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发射升空以来,经过十六年的发展,我国已成功发射4颗海洋卫星,基本拥有了覆盖的海洋监测能力。如今,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已经进入系列化和业务化的发展阶段,该技术作为海洋观测高新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环境资源、海洋安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
 
  今年9月7日11时15分,我国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海洋一号C星。这是“海洋一号”系列的第三颗卫星,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十二五"任务中4颗海洋业务卫星的星,这次发射开启了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的新时代。
 
  据悉,海洋一号C卫星配置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五种仪器,与海洋一号A卫星和B卫星相比,无论是观测精度还是观测范围,都有了大幅提升。
 
  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是中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上的主要遥感器,用于探测我国及部分海域的海洋水色、水温等环境信息。该仪器通过连续获取长时序的我国近海及的水色、水温等数据,为海洋渔业、养殖业、环境质量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信息,也着实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紫外成像仪作为海洋一号C星的新增载荷之一,采用了紫外大视场透射式光学系统和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焦平面探测器。具有超高分辨率、2900公里超大幅宽、高信噪比、宽动态、稳定性高和精密热控等特点,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水色卫星遥感探测的波谱覆盖范围,提高了对海洋可溶性有机物及碳循环的遥感监测能力,为海上溢油等大面积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监控手段。
 
  海岸带成像仪是海洋一号C卫星平台上搭载的另外一台遥感载荷,由航天五院508所研制成功。作为国内第三台成功在轨的海岸带成像仪,该仪器的幅宽和分辨率都大幅提高,在轨寿命也大大增加。不仅可以对近海、海岛、海岸带等区域进行监测,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还能够对海洋环境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除了海岸带成像仪,航天五院下属508所同样承担了星上定标光谱仪的研制工作。此光谱仪能够监测到海洋水温水色扫描仪、紫外成像仪及海岸带成像仪的数据信息,并且比上述三台载荷自身监测得更加。因此,星上定标光谱仪为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提供了星上同步校准功能,监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见近红外谱段和紫外成像仪在轨辐射稳定性,实现了在轨同步定标。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一种应用于船和岸、船和船之间的海事安全与通信的新型助航系统,常由VHF通信机、GPS定位仪和与船载显示器及传感器等相连接的通信控制器组成。该系统主要用于获取大洋船舶位置和属性信息,为海上权益维护、海洋防灾减灾和大洋渔业生产活动等提供了数据服务。
 
  海洋一号C星成功发射后,将会为的大洋水色水温提供实时监测,相较于“海洋一号”系列的前两颗卫星,“海洋一号”C卫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为我国海洋生态预警、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水陆发展等领域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我国还将建设多星组网的卫星观测体系,不断地提升海洋综合观测能力和海洋预警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开启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
    2025-04-29 15:47:14
  • 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2025-04-27 14:41:52
  • 预算178万 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4-27 09:46:13
  •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
    2025-04-22 09:43:43
  • 《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中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
    2025-04-21 13:21:53
  •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
    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