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地震频发 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制仍需久久为功
2018年08月14日 15:48:13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作者:WM 点击量:11232

2018年,汶川地震过去整整十周年了。骤然而至的大灾,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回想起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无不让人泪流满面。“多难兴邦”,也正是地震灾难的教训,让国人深刻意识到加强地震预测的重要性。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2018年,汶川地震过去整整十周年了。骤然而至的大灾,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回想起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无不让人泪流满面。“多难兴邦”,也正是地震灾难的教训,让国人深刻意识到加强地震预测的重要性。

与汶川地震同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云南省,近两日,频发地震。8月13日,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仅隔一天,8月14日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又发生5.0级地震。据相关媒体报道,云南通海地震造成6.96万人受灾,24人受伤。相关抗震救灾工作正有效地进行开展。
众所周知,我国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多、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数据表明,近十年来,6级以上强震相继出现在汶川、玉树、雅安等多地。
天灾无法避免,但可以有效防御。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经过一次次灾难的考验和磨砺,在反应速度、物资准备、技术装备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推动着救灾效率的提升。
地震监测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北京大学深圳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历时5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地球听诊器”——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可望发现规律,进而预测地震。东方物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地震实时监测软件GeoEast-ESP,实现了微地震井中和地面监测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海底地震监测中,我国自主研发了万米级海底地震仪,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国家。
仪器稳定可靠是获取准确数据的步,进而为地壳活动的研判提供依据。氡观测是上普遍认可的地震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地震观测台网中重要的测项之一。2016年建成的地震行业氡平台。该平台由氡观测仪校准实验室和氡观测仪检测(比测)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完整的校准观测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地震监测的准确性。
除监测技术的精进、监测准确性的提高之外,地震监测布点也十分重要。由于地质环境差异,地震来临前,大范围、高密度布设设备,对地震预测有着更加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受到监测点位、信号等客观因素影响,在实际地震监测预报中,要横纵参考监测数据,以做出更加准确、科学的预报。
从技术层面来看,提升设备的灵敏度、可靠性与一致性将是地震监测仪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孚光精仪(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维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业内企业需要降低设备成本,降低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生产出更加先进、适用的国产地震监测仪及探测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越是大灾面前,就越能彰显先进技术及科学仪器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针对地震事件,相关部门能够快速进行参数测定,并向社会公众及各级政府快速报送信息,这说明监测能力已经处于先进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地震预警有着重大作用,但也有盲区和局限,提高国家地震监测预警能力,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仍需久久为功,不容懈怠。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2025-04-27 14:41:52
-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2025-04-22 09:43:43
-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