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能源转型从煤化工开始 专用检测仪器是“标尺”
2018年04月10日 09:05:13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9541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革,世界各国争相寻求能源转型道路,随着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蓬勃兴起,新型的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革,世界各国争相寻求能源转型道路,随着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蓬勃兴起,新型的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持续扩容,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正加快构建。2017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3.8%和7%,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次会议指出,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
政策助推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依次发布,随着《规划》的印发,各种推动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等方针政策也将相继出台,这也意味着我国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能源转型“之战”打响。
从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这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发展动力。
我国煤炭消耗结构主要由火电、冶金、建材、化工、供热及其他行业耗煤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化工及其他行业耗煤增速较快。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已实现从示范到产业化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石油产品的缺口。这对推动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跃升,拓展煤炭消费空间,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发展,煤化工行业在环保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获得了重新进入发展通道的门票。随着政策转暖,“十三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拐点。传统煤化工行业将向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向西部转移发展,煤化工多联产、煤炭液化则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方向。
煤化工产业未来趋势需要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新型煤化工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更加凸显;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具体来看,在技术层面,煤气化技术将向装置大型化、操作简单化、运行化和长周期方向发展。在产品标准方面,形成煤炭深加工产品标准体系,在质检、计量标准方面,研究煤炭深加工产业的质检、计量标准,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标准体系。
在此利好发展背景下,环境监测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以监测仪表为主的仪表行业无疑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南京科捷、常州金坛精达仪器、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北京美华仪科技等品牌企业需要在技术上下足功夫,为市场提供的煤炭专用检测仪器,以满足国家能源改革的迫切需求。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研制的极薄煤层高效智能采煤机正式投入应用,它的出现也成为了破解极薄煤层开采难题的关键。2025-04-08 11:27:04
-
一项创新性的技术——“工业设备综合诊断运维AI大模型”管理应用平台成功研发与应用,开启了我国工业设备诊断从“人工诊断”“小模型诊断...2025-02-11 12:01:18
-
年生产力达3000台(套)!国内最先进的矿用物探仪器生产基地建成
近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成功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矿用防爆物探仪器生产基地。该基地拥有目前国内产能最大、产品体系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2024-12-27 13:40:04 -
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新建五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包括煤灰熔融性测定仪、酒精计、电子液体密度仪、旋转黏度计和电热恒温水浴锅的校准...2024-12-25 09:10:24
-
辽宁大学牵头研制“煤矿冲击地压实验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煤矿冲击地压实验仪”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立项资助。2024-11-26 09:13:42 -
近日,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就“2024年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项目-第一批次”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434万元。2024-10-25 09:06: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